包頭市達茂旗:沃野牧歌奏新聲
當品牌價值達41.97億元的“達茂草原羊”香飄四海,當綜合機械化水平躍升至96%的農機馳騁沃野,達茂旗以一連串扎實數據和國家級榮譽,交出了一份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豐收的畫卷,離不開堅實的底色。近年來,達茂旗將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工程,通過整合涉農資金、爭取上級專項、引入金融活水等,累計投入超1.5億元,並創新推行“小田並大田”模式,零散的“巴掌田”蝶變為“田成方、路成網”的現代化良田。
西河鄉的實踐是達茂旗高標准農田建設生動縮影。通過“統種共富”模式,西河鄉平整撂荒地74畝,整合建成高標准農田1.06萬畝。金秋時節,連片青貯玉米喜迎豐收。“高標准農田實現了機械化作業,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民收益率,真正讓農田成為了‘致富田’。”前河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軍說。目前,達茂旗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33.03萬畝,為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礎牢,產業興。在達茂旗,土地不僅孕育著豐收的糧食,更催生了多元產業的蓬勃發展。
百靈廟鎮黃花灘村的中藥材育苗大棚內,知母、蒼術等中藥材散發出淡淡藥香沁人心脾。今年,全鎮規劃種植黃芪、桔梗等中藥材共2800畝,產業規模穩步擴大。當地還積極推動產業鏈延伸,開發出黃芪切片、黃芪香皂等終端產品,推動中藥材由初級原料向高附加值商品轉型。更值得一提的是,起苗時收割的藥材葉被“變廢為寶”,成為達茂草原羊的優質飼料,構建起“育苗、種植、加工、養殖”的綠色循環產業鏈。
“過去大棚閑置,如今種上中藥材,既盤活了資源,又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紅格塔拉村民王繼東欣慰地說。通過該模式,項目已帶動30余戶村民實現就近就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富民增收、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產業新路。
綠色發展是農牧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近日,達茂旗人民政府與中國綠色食品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全域綠色”試點旗縣,為北疆畜牧業綠色發展注入新動力。
依托1.66萬平方公裡天然草場和133.95萬畝耕地資源,達茂旗綠色有機認証牛羊肉產量達7179.83噸,有機牛羊肉配套生產基地477.6萬畝,產品全部符合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証標准。過硬的品質鑄就了響亮的品牌,“達茂草原羊”品牌估值達41.97億元,全旗累計獲綠色食品認証企業8家、有機認証企業4家,擁有地理標志產品5件,構建起從牧場到餐桌的全鏈條綠色產業體系。
達茂旗農牧局副局長王婷婷介紹,成為“全域綠色”試點后,將借助協會資源,重點推進標准化養殖、品牌增值和產業融合,讓綠色資源釋放多元效益,真正實現“好產品”向“好效益”轉化,讓綠色發展成為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核心競爭力。
肉類產量增長47.1%,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提升至82%,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蓬勃發展,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蒙古馬保種場、牛業科技小院等國家級平台相繼落地,為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達茂旗農牧業現代化實現質的飛躍。
達茂旗正以全域綠色發展為底色,推動農牧業質量、效率、效益同步提升。在這片希望的北疆沃野上,一曲鄉村振興和農牧業現代化的壯麗樂章正激昂奏響。(肖旭婕)
來源:達茂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