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建成百萬畝“噸糧田”
10月22日,巴彥淖爾市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實收測產結果發布暨全域玉米“噸糧田”建設行動方案咨詢會召開。據悉,今年該市推進玉米大面積單產提升350萬畝,其中建設“噸糧田”310萬畝,通過對102.57萬畝農田測產,確認加權平均畝產1095.05公斤,創造全區玉米畝產最高紀錄,成功達到“噸糧田”標准。
“這一突破源於玉米密植高產精准調控技術,以及‘良田、良種、良機、良法+減損失’的發力,使每個環節均貼合本地自然條件與生產需求。”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組組長李少昆介紹。
玉米密植高產精准調控技術,即將種植密度逐步提升至 6000-7000株/畝,搭配寬窄行種植(40厘米+ 70厘米)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結合水肥一體化、無膜淺埋滴灌技術,提高光熱與水肥利用率﹔該市全域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廣鹽鹼土改良、沙地保育技術,同時通過深鬆深翻、秸稈還田等措施培肥地力,為高產打下基礎﹔選育耐密、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同時通過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看禾選種”平台等項目,篩選適配不同區域的良種﹔推廣應用北斗導航精量播種、高效低損聯合收獲等機械,引導種植戶使用高性能農機裝備﹔針對病虫害及階段性氣象災害,建立監測預警與防災減災機制,將損失率控制在最低。
本次測產嚴格按照《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測產工作實施方案》開展,由自治區內外10個單位的22名專家組成測產專家組,歷時近1個月實地測產驗收,涉及臨河區、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4個旗縣區的24個鄉(鎮、農場)、244個村組、3651個點位,百畝、千畝、萬畝、30萬畝、百萬畝高產區,玉米畝產均創自治區玉米最高紀錄。更值得關注的是,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沙地玉米實現百畝、千畝、萬畝、10萬畝最高單產分別達1348.07公斤、1325.96公斤、1154.65公斤、1129.11公斤,均創全國沙地玉米單產最高紀錄,標志著該市在生態改善與糧食增產協同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
“立足今年的高產成果,我市堅持實行‘政府牽頭、部門負責、旗縣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農牧與統計、推廣與科研部門聯動及多層級示范﹔組建專家團隊,實行‘雙首席’專家負責制,以‘專家+基層農技人員’模式提升技術到位率﹔整合科研機構、高校力量推動聯合攻關,突破單產提升‘卡脖子’問題﹔結合關鍵農時開展培訓、組織高產競賽,確保技術覆蓋與良好氛圍,全力推動全域玉米‘噸糧田’建設。”巴彥淖爾市現代農牧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劉永剛表示。 (記者 薛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