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森林法執法檢查

依法培育好保護好發展好森林資源

本報記者 亓玉昆
2025年10月18日07:5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植被茂密,藍天、白雲、綠樹相映成趣——

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到這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組成員走進天然林、人工造林點、管護所站,檢查森林資源巡護、公益林劃定和管理、護林防火應急能力建設相關情況。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生態保障。自1984年制定以來,森林法歷經3次修改,為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維護森林生態安全、促進林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法治保障。今年5月至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赴福建、內蒙古、黑龍江、湖北、新疆、河北、四川等省份,對這部法律的實施情況進行實地檢查。

檢查組認為,各地各部門把貫徹實施森林法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取得顯著成就,林業高質量發展保持良好態勢,提質增綠、興業富林、利民共享的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美麗中國綠色本底更足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物種資源極其豐富,森林覆蓋率超過80%。

5月,檢查組來到武夷山國家公園,隻見遠山疊翠、九曲溪奇。

森林法規定,保護、培育、利用森林資源應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保育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並對“森林保護”“造林綠化”作出專章規定。

近年來,福建省深入貫徹實施森林法,出台《福建省森林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安排43.7億元用於國土綠化,累計完成植樹造林635.6萬畝、森林撫育1810萬畝。

湖北圍繞擴“綠量”、守“綠線”、提“綠質”、增“綠效”,編制林業發展規劃,推動森林資源管護增強度、林業產業發展提質效﹔青海通過優化整合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不斷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各地貫徹實施森林法關於發展規劃的相關規定,制定實施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及林地保護利用、國土綠化、森林經營、天然林保護等專項規劃,為科學合理保護利用森林資源提供規劃引領。

現階段,全國造林重點區域轉向生態脆弱的西北等地區,相關區域造林成林難度較大。對此,檢查組建議,因地制宜增加森林資源總量,開展森林質量精准提升行動,對天然林實施分區分類保護修復,進一步提升森林資源總量質量。

林草產業綠色發展畫卷徐徐展開

森林蘊含著豐厚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森林法設“經營管理”專章,對合理利用公益林林地資源和森林景觀資源,適度開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作出規定。

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大興安嶺西南麓,森林覆蓋率達80%。

“我們這裡生態好、空氣好,游客來了心情自然好。”公園負責人向檢查組介紹,公園積極落實森林法制度規定,堅持保護優先,發揮好公園內森林湖泊、峽谷奇峰、天然氧吧等特點優勢,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吸引更多人來游玩。

在政策支持下,距離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不遠處的伊爾施林場,退休林業職工韓振春和附近群眾利用退耕還林的土地發展林下經濟,大面積種植沙棘,“沙棘小果實成了致富大產業。今年預計收入近400萬元,帶動大量用工需求。”

檢查組了解到,各地合理經營利用森林資源,規范林木採伐管理,創新綠色發展模式。目前,木竹加工、經濟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均成為產值超萬億元的支柱產業,林草產業直接從業人員6000萬人以上,重點林業縣農民收入超過60%來自林草產業,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的“綠色引擎”。

一些林業專家向檢查組反映,推動森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綠富同興”不夠,還需有效盤活森林資源資產。檢查組建議,積極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鼓勵地方先行先試,依法促進生態價值轉化,不斷拓寬“以綠生金”渠道。同時,著力構建以林草資源培育利用為基礎,涵蓋林草產品產加銷、生態旅游、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社會化服務等全產業鏈的現代林草產業體系,增強優質林草產品供給能力。培育林業綠色新質生產力,建立健全林草產業扶持政策體系等。

林業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在新疆烏魯木齊,從天山北麓哈熊溝內的冰草台子遠眺,成片的雪嶺雲杉蒼勁挺拔。近年來,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米東分局將無人機技術運用到生態巡護最前線的管護所站和重點林區,不斷提升森林防火監測巡護和預警監控效率。

當檢查組到來時,在哈熊溝森林管護所,米東分局森林草原消防應急分隊的隊員們進行了防火演練,模擬火災報警、應急出動、現場扑救、后期清理等環節。

森林法對森林火災的科學預防、扑救和處置作出了制度性安排。每到一處,檢查組成員都詳細詢問森林防火監測工作情況。

如今,各地綜合運用互聯網、無人機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人防技防相結合、“天地空”一體化監測,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管護能力大幅提升,有效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

實際生活中,違法違規佔用林地、侵害林農權益現象時有發生。要讓法律法規真正“長出牙齒”,嚴格執法是關鍵。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貫徹落實森林法關於監督檢查的相關規定,持續開展“昆侖”“春風”“護綠”等專項行動,通過健全信息共享、線索移交、行刑銜接等機制,不斷加大監管執法力度。

針對林業治理方面遇到的一些困難,檢查組提出,在加快完善森林法配套法規制度體系基礎上,不斷推進生態警務機制建設、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壓緊壓實森林資源保護責任,提升基層監管執法效能,推動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形成閉環。

“貫徹實施森林法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要站在維護國家安全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依法培育好、保護好、發展好森林資源,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檢查組表示,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依法造林、護林、興林實現生態美、機制活、產業強、林農富有機統一。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8日 06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