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磴口縣創造全國沙地玉米畝產紀錄

2025年10月16日10: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10月13日,經測產,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530畝沙地玉米平均畝產1348.07公斤,創造全國沙地玉米畝產紀錄。

“這一成績得益於磴口縣創新集成的‘玉米密植精准調控高產栽培技術’,形成‘密度突破+精准水肥+機械集成’的綠色高產模式,成為全國沙漠地區糧食增產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的典型范例。”中國農科院研究員、農業農村部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指導組組長李少昆介紹。

據悉,磴口縣選用耐密、抗倒、宜機收的審定品種,採用“縮行增密”技術,縮短滴灌帶與玉米苗的距離,水肥輸送效率提升30%以上,保苗量從常規的4500株提升至6666-7069株﹔播種時不施底肥,生育期內採用水溶性肥料,按“出苗期20%、拔節期20%-40%、大喇叭口期30%、灌漿期10%-20%”的比例分6-8次隨水滴施﹔實現“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採用淺埋滴灌播種機,同步完成精量播種、滴灌帶鋪設、鎮壓等作業,效率較人工提升5倍以上﹔收獲階段使用帶秸稈粉碎功能的聯合收割機,籽粒含水率低於25%時,選用縱軸流式玉米籽粒直收聯合收獲機,秸稈粉碎后深翻30厘米以上留高茬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此外,今年磴口縣還示范推廣5600畝無膜玉米,以“淺埋滴灌+耘地保墒”雙重技術替代地膜的保水、增溫功能,將滴灌帶埋設於3-5厘米土層,定期耘地除草打破土壤板結,提升地溫2-3℃,土壤含水率較裸地種植提升8%至10%。經過測產,各示范區無膜玉米畝均產量突破1000公斤﹔對同一玉米品種覆膜種植和無膜種植進行對比,覆膜種植畝產964公斤,無膜種植畝產1114公斤。

“無膜玉米較覆膜玉米畝均減少35元左右地膜成本,節約60元左右的殘膜回收、轉運處理費用﹔無膜玉米秸稈每畝售價120元左右,較有膜玉米秸稈每畝售價高50元。”磴口縣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姜曉平說。

本次測產專家組由中國農科院、自治區農牧廳等自治區內外11家單位的20余名專家組成,採取“隨機取樣、分層抽測、實地丈量、現場稱重、數據復核”的方式,得出最終測產結果。(記者 薛來)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