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帶一路”朋友圈緣何越擴越大?

中俄鐵路口岸為兩國貿易往來架起便捷通途。記者 李新軍攝
一列中歐班列滿載貨物穿過國門駛向境外。記者 李新軍攝
外賓在第五屆中蒙博覽會2025年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智庫論壇非遺文化展區體驗。記者 李永桃攝
遠觀滿洲裡中俄公路口岸,建筑錯落、車流穿梭,周邊草原廣袤,口岸的繁忙與開闊之景盡收眼底。記者 李新軍攝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與俄蒙、中亞等13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已構建起內外聯動、大進大出、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前不久,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第五屆中蒙博覽會2025年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智庫論壇活動上,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文川介紹。
內蒙古“一帶一路”朋友圈緣何越擴越大?
從區位優勢看,內蒙古地處中國正北方,是祖國的“北大門”,內連八省、外接俄蒙,歷史上曾是“草原絲綢之路”和“萬裡茶道”的重要樞紐和通道,如今是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重要門戶、橫跨亞歐大陸經貿動脈的核心節點,是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
地理位置獨特、開放優勢明顯的內蒙古,正將區位優勢轉化為鏈接全球、深化合作的強勁引擎。
完善制度是深化合作的前提條件、橋梁紐帶。內蒙古以制度建設為“四梁八柱”,鋪就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深化合作的廣闊道路。
內蒙古積極完善同俄羅斯和蒙古國的多層次協商會晤機制,切實鞏固與毗鄰地區友好合作關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與蒙古國外交部建立常設協商工作機制,與俄聯邦后貝加爾邊疆區政府建立合作機制,利用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國家向北開放經貿商洽會、投資貿易推介會等高層級展會平台,共同推動貿易往來不斷走深走實。
目前,內蒙古與蒙古國的23個地區、俄羅斯的10個地區建立了友好關系﹔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通遼市與蒙古國東部三省建立了中蒙地方合作“3+3”論壇。
完善基礎設施“硬聯通”
內蒙古在鐵路、公路、航空方面綜合發力,打造立體化基礎設施網絡。
今年5月14日,中蒙兩國能源合作重要通道——中蒙甘其毛都至嘎舒蘇海圖鐵路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開工建設。這是繼1956年二連浩特至扎門烏德鐵路建成通車后,時隔近70年再建的第二條中蒙跨境鐵路。
項目前期配套工程——甘泉鐵路已開通運營。項目計劃於2027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實現甘泉鐵路與蒙古國南向鐵路的聯通,有利於進一步擴大兩國間能源資源領域貿易規模,促進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經貿往來,帶動中蒙兩國跨境物流、產業園區、邊貿服務等業態升級。
依托滿洲裡、二連浩特兩大綜合樞紐口岸,內蒙古構建起連接亞歐的陸上“黃金雙通道”,浩浩蕩蕩的車流日夜不息,書寫著歐亞互聯互通的奇跡。
東通道滿洲裡作為全國開行量最大的陸路口岸之一,接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覆蓋國內60多個城市,通達歐洲11個國家28個地區,“鐵路快通”和“即卸即裝”模式助力通關時間由原來的半天縮短至30分鐘,“高效通關、穩定運行”使它成為千行百業進軍歐洲市場的首選戰略路徑。
中通道二連浩特作為距離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最近的鐵路口岸,班列線路多達71條,通達數10個國家地區,輻射國內70多個城市,在鏈接蒙古國、俄羅斯、中亞各國乃至歐洲市場的版圖上,展現著無可比擬的地緣優勢與戰略縱深,已累計見証超2萬列中歐班列轟鳴駛過。
兩大黃金通道共同構筑起內蒙古連接亞歐大市場的快速路,大大縮短了中國市場“西進北上”俄羅斯的距離,也加快了歐洲商品“東行南下”中國的速度,為向北開放增添了強勁動能。
如今,內蒙古延綿4200公裡的邊境線上分布著20個對外開放口岸,已形成鐵路、公路、航空多方位、立體化的口岸開放格局。14個陸路口岸中,4個對俄口岸承擔著中俄陸路運輸貨物總量的65%,10個對蒙口岸承擔著中蒙陸路運輸貨物總量的95%。滿洲裡、二連浩特是連接俄蒙的主陣地,甘其毛都、策克是重要的能源資源進口公路口岸。
目前,內蒙古已與俄蒙開放的12個公路口岸全部連通二級以上公路,口岸公路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邊境口岸城鎮與域內中心城市實現以高等級公路連通。鄂爾多斯航空口岸進境水果、食用水生動物和冰鮮水產品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已通過海關總署驗收並正式運營。
深化經貿合作“軟聯通”
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載體,內蒙古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辟合作新通途,經貿朋友圈不斷擴大。
2025年8月,第五屆中蒙博覽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期間,來自蒙古國、俄羅斯、巴西、烏拉圭、肯尼亞、莫桑比克等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伙伴相約呼和浩特,1500余家企業歡聚一堂。深化互利合作、推進合作共贏,本屆博覽會共促成32個合作項目簽約,總金額達658.6億元。
回顧前四屆中蒙博覽會,有40多個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超8000家企業、近4萬名客商參會參展,簽訂合作協議近600個,促成基礎設施、先進制造、現代農牧、新能源、數字經濟等多領域貿易合作。
已經舉辦5屆的中蒙博覽會合作成果豐碩,逐漸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新平台,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的新紐帶。
開放的內蒙古,腳步永不停歇。今年年初,自治區黨政領導率團訪問巴西、烏拉圭,深入對接現代農牧業、綠色低碳產業等前沿領域,推動達成一系列務實合作意向,生動彰顯了內蒙古高位推動開放合作、主動“走出去”擁抱全球機遇的堅定決心與務實態度。
統計顯示:“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額5786.6億元,佔全區外貿總值的74%,內蒙古經貿合作的“蛋糕”不斷做大,內蒙古貿易朋友圈持續擴大。
實現人文交流“心聯通”
從基礎設施的“硬聯通”到經貿合作的“軟聯通”,再到人文交流的“心聯通”,內蒙古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朋友圈。
今年8月26日,中俄蒙“萬裡茶道”國際文化旅游推介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辦,作為本次推介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友誼·和平·年輕的使者”中俄蒙哈萬裡茶道青少年旅游夏令營交流活動給本次推介會增色不少,來自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4國的100余名青少年同台演出,增進友誼、共促文明。
表演結束后,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阿伊滋列高興地說:“被這裡的文化震驚到了,也交到了幾位異國朋友。回去之后,我會第一時間給家人分享在這裡的快樂時光。我還在這裡給爺爺奶奶買了茶葉。”
“友誼·和平·年輕的使者”中俄蒙哈萬裡茶道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始於2013年,由中國、俄羅斯、蒙古國共同發起。2018年,哈薩克斯坦青少年首次受邀參加該活動。自此,“友誼·和平·年輕的使者”青少年交流活動成為中俄蒙哈四國人文交流、文旅合作的重要品牌活動。截至目前,內蒙古已連續9年組織該活動,在推動中俄蒙哈民間交往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內蒙古以民心相通為根基,為開放合作編織人文紐帶。內蒙古積極同蒙古國開展醫療、教育等領域合作,通過人道救助行動、職業技能培訓等舉措,切實提升兩國人民福祉﹔內蒙古自治區宏觀經濟研究中心與俄羅斯科學院、蒙古國科學院等部門聯合成立中蒙俄智庫合作聯盟,輪流舉辦國際性學術交流論壇,目前已成功舉辦七屆,為與俄蒙開展科技、教育、文化等諸多方面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內蒙古還積極完善與蒙古國多層次協商會晤機制,雙方在高校合作辦學、醫療團隊互訪、科技研發合作等方面合作交流不斷增多,“內蒙古人民政府獎學金”累計獎勵2000余名蒙古國留學生,雙方共建中蒙生物高分子應用、選礦工藝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一帶一路·光明行”蒙古國行動篩查蒙古國眼疾患者3500余人,讓600多名患者重見光明。
曾經,“萬裡茶道”的駝鈴在草原深處回響,串聯成文明對話的歷史長卷。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同歐亞經濟聯盟、蒙古國“草原之路”深度對接,內蒙古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正努力讓古老的草原通道煥發新的時代光彩。(記者 李永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