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烏蘭察布市讓民生實事“落地有聲”

2025年10月10日09:5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8375次基層志願服務,把服務遞到群眾掌心﹔3152批次入戶宣講,講清“惠從何來”﹔幫助離退休人員、新就業、農牧民等重點群體算好收益賬、發展賬,溫暖近24.4萬余人……行走在烏蘭察布市的街巷田間,一場場接地氣、聚人心的群眾教育實踐,正悄然滋潤著百姓心田。

如何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不止於一句口號?烏蘭察布市用行動書寫答案——以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為統領,聚焦“講與聽”“展與看”“訪與感”,把抽象的道理轉化為可看、可觸、可感的日常場景。

“現在家門口就能打工,坐在這大棚裡修剪芹菜根一天能賺100多元呢!”9月28日,在烏蘭察布市集寧區白海子鎮六蘇木村蒙地樂的設施農業溫室大棚內,61歲的村民張果業嗓門洪亮地說。

“可不是嘛。”來自山東的技術員丁棟梁接過話茬,“這裡的冷涼氣候太適合種植黃瓜、芹菜了,菜的甜度上去了,價錢也高。”

這樣的場景,在烏蘭察布市隨處可見。圍繞“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市、縣、鄉、村”11支宣講小分隊,同步選派嘎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0名,採取巡回宣講、經驗交流互學會等形式,開展26期示范宣講,帶動各地開展“書記講給書記聽”152批次、覆蓋4295人次,推動實現全市嘎查村社區書記宣講全覆蓋。鎮街宣講人員通過走訪入戶、線上答疑解惑、集中宣講等方式講解惠民政策,讓黨的恩情流淌進群眾心中﹔40余部(首)文藝佳作輪番呈現,光影之中,群眾真切體會到美好生活節節高的幸福滋味。

“這幾年在咱們村,心裡特別踏實。路平了、環境美了,還有各種文化活動,咱們老年人的生活別提多好了。”在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岱海鎮元山子行政村的村委會活動室裡,村民正在協商議事,30余名村民圍坐在一起,晒幸福、提建議,笑聲裡滿是對生活的熱愛。

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的李聚寶因新建房屋自來水入戶存在困難,老兩口急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村黨支部書記接到老李的電話、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聯系專業人員,幫助老李接通自來水。老李激動地哭著說:“感謝黨的好干部!幫我解決了這個著急的事。”群眾對黨支部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給予了很高的認可,對黨的好政策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這些事不僅是烏蘭察布市創新基層治理模式的生動縮影,更是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鮮活寫照。該市聚焦辦實事,讓群眾在排憂解難中堅定跟黨走的決心,系統梳理學習教育查擺、巡視巡察、生態環保督察、信訪舉報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2010個,對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緊抓快辦,推動解決1956個,辦結率97.3%,讓基層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形成“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著辦”的共治格局。

“六蘇木這幾年大變樣,村裡八項惠民政策實實在在落到我們個人身上,家門口的純淨水、惠民澡堂、合作醫療……陳書記和村委干部是真心為群眾辦實事啊。”村民趙二香邊打水邊說。

此前的六蘇木村因荒地、閑置土地多,飲水安全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村民。這幾年六蘇木村以發展集體經濟為突破口,立足村情民意,不斷盤活閑置資產資源,努力打造集體經濟品牌,以產業聚民力。在保証村集體經濟穩定運轉的情況下,六蘇木村又立足本村實際,用剩余的資金開展各項惠民工作,共提出並落實八項惠民補貼,涉及就醫、養老、升學和喪葬等方面,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民服務是黨員干部的本分,群眾的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六蘇木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陳日旭的話,道出了所有干部的心聲。

從田間地頭的流動宣講到數字技術賦能的精細化管理,從俯身解決百姓急難愁盼到上門提供暖心服務,烏蘭察布市以“講、展、訪”的務實舉措,將“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悄然融入百姓日常。(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張舒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