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黨旗紅︱在北疆口岸看見“五邊行動”

一個個口岸如明珠般鑲嵌在內蒙古4200多公裡的邊境線上,成為對外開放的第一道窗口。
近年來,內蒙古實施“邊民富、邊關美、邊陲睦、邊防固、邊境安”的新時代“五邊行動”,口岸也成為看見“五邊行動”的窗口。
從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到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鎮,在內蒙古中部荒涼遼闊的戈壁草原上,圍繞著口岸聚起了人氣、興起了產業,規劃著向北開放的新藍圖,黨的旗幟正在口岸邊境高高飄揚。
口岸人氣旺 科技賦能物流暢
無人駕駛車輛載著貨物,流暢穿行在甘其毛都口岸。這些口岸上特別的“工作人員”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行駛。
“這就是我們的自動導引運輸車,也叫AGV,具備24小時智能通關能力。”淖爾中慧AGV海關監管場所總經理王勇介紹,這些無人駕駛車輛在可視化監管條件下,可以精准完成裝卸、運輸、查驗、分撥各環節作業,無縫對接跨境作業。
“AGV在沿海港口很普及,但是在陸路口岸,我們甘其毛都是首個使用AGV的口岸。目前已實現日運行200輛次、最高可達400輛次的運輸規模,成為運輸的主力軍。”甘其毛都口岸以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為突破口,刷新了陸路口岸的通關效率紀錄,為全國陸路口岸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貨物暢通,人流聚集,甘其毛都口岸為往返中蒙兩國的貨車司機建起“司機之家”,歇腳、理發、餐飲、娛樂一應俱全。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在過貨量更大的二連浩特口岸,成立起口岸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
二連浩特市商務局通關協調科科長娜仁高娃介紹,委員會由組織部、商務局、海關、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鐵路車站等12個核心職能部門單位組成,實行輪值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結合梳理形成的資源清單、需求清單、項目清單“三張清單”,整合各領域優勢資源,破解口岸過貨通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
娜仁高娃說,委員會牽引下創新推出的“24小時值守”“窗口預約通關”等高效通關模式,使每列貨物平均查驗時間縮短至40分鐘以內。2024年底,二連浩特口岸進出口岸貨運量達2105萬噸,通行中歐班列3389列,以黨建引領助推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
口岸產業興 生活和美邊民富
穿越泛黃的戈壁草場,距離錫林郭勒盟二連浩特市國門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有一片引人注目的“綠”。
“賽烏素嘎查是好水之意,這裡是一個因水得名、擇水而生的地方。”在賽烏素嘎查的村史館裡,工作人員娓娓道來這片“戈壁綠洲”的前世今生。依托水源優勢,賽烏素嘎查成為二連浩特市唯一的農業嘎查。蔬菜、水果從這裡走向周邊牧區人家的餐桌,也通過口岸運往蒙古國。
賽烏素嘎查大棚裡種植的葡萄。實習生 韓飛月攝
農業是基礎,而興邊必先富民。二連浩特市賽烏素嘎查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白雲富黝黑的臉上是藏不住的笑容。“2024年嘎查集體經濟收入達70余萬元,較2023年實現翻番。”白雲富掰著手指,細數這些年嘎查種菜的變化,“從簡易大棚到溫室大棚,現在依靠鄉村振興的資金建設起新型溫室基地,效率又高又節水。”
視頻制作:實習生 韓飛月
在賽烏素嘎查旁邊的額爾登高畢嘎查,則在嘎查黨支部書記烏日娜的帶領下做起肉牛養殖、活畜交易和網圍欄廠的生意。一卷卷做工優質的網圍欄,通過線上電商直播,為額爾登高畢嘎查打開國際市場。“我們邀請蒙古國知名主播,在當地建材市場活躍時段直播。”烏日娜說:“工廠已實現產值640萬元,盈利突破50萬元,預計到年底純收入可超過70萬元。”據介紹,錫林郭勒盟累計向邊境旗市投入超1億元,扶持集體經濟項目83個,抵邊嘎查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以上。
直播帶貨現場。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包頭市聚焦“統種共富”“統養共富”,在抵邊蘇木鎮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生產資料入股、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牧民參與統種土地6800畝、統養牛羊5300隻,推動抵邊嘎查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30萬元。
在內蒙古,143個抵邊嘎查村實施中央、自治區集體經濟扶持項目全覆蓋,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推動“書記領辦項目”,建立合作社419家、家庭農牧場2049個,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帶頭人1.3萬余名,全方位促進“農牧文旅”融合發展,邊境地區傳統手工藝、特色旅游、物流加工等產業也得到長足發展。
口岸寫新篇 向北開放正當時
灰塔高聳,嗡鳴聲間斷傳來,全長9.91公裡的中蒙跨境鐵路項目正在甘其毛都口岸火熱建設,計劃2027年建成通車。項目北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口岸,出境后經蒙古國嘎舒蘇海圖口岸,直達蒙古國南戈壁省嘎舒蘇海圖站。
“項目建成后,甘其毛都口岸的通關過貨設計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中國鐵建大橋局中蒙跨境鐵路項目經理王鬆濤很興奮,配合AGV無人駕駛跨境運輸,甘其毛都口岸有望一舉成為全國首個集多種跨境運輸模式於一體、通關高效、物流體系完備的綜合性口岸。
甘其毛都口岸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秦瑞強表示,這條跨境鐵路的貫通,將為兩國貿易注入強勁動力,大幅提升大宗商品跨境運輸效率。同時,推動沿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動跨境物流、產業園區、邊貿服務等業態升級,為中蒙兩國經貿往來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中蒙跨境鐵路項目規劃圖。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一個個項目在邊疆口岸落地,隨著各類人員、企業聚集,組織建設緊隨其后。甘其毛都鎮黨委書記呂元盛介紹,由鎮黨委牽頭,成立由口岸黨工委、邊防連隊、邊境派出所、駐地企事業、嘎查社區等黨組織為成員的“國門黨建”聯合黨委,推行基層堡壘同建、組織生活同過、發展大計同商、邊疆安全同保、民生大事同辦“五同共建”機制,形成“國門黨建一體化”新格局。
在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也總結形成了邊疆口岸地區“135”區域化黨建工作模式,即搭建達茂聯合旗北疆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一個平台”﹔實現人員聯動、陣地聯用、工作聯推,強化“三項聯建”﹔構筑黨建工作同步化、溝通協作高效化、產業發展差異化、服務群眾精細化、護邊管控網格化“五化融合”。
據中共達茂聯合旗旗委組織部相關領導介紹,“135”區域化黨建工作模式實現基層黨建從“單兵作戰”向“聯合攻堅”轉變,資源從“分散薄弱”到“聚合增效”提升,黨組織作用由“弱化”向“強化”升級。
正在熱火朝天進行建設的還有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2024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賦予包括國際醫療先行區、跨境鐵路專用線以及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文化藝術品展示交易、跨境投融資等支持政策。
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黨工委副書記兼管委會副主任竇小平介紹,建設中蒙經濟合作區是全面貫徹落實中蒙兩國政府間協議,打造沿邊地區高水平開放平台、“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更是內蒙古全力推進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提質升級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竇小平介紹,合作區2025年新(續)建基礎設施項目9個,其中7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完成投資2.4億元,佔年度計劃的70.8%。“我們將探索建立適合合作區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合作區黨建工作‘創新品牌’,切實把中蒙經濟合作區打造成為沿邊地區的高水平開放平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