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不語 見証三代青綠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天賜灣景色怡人。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在中國西北的蒼茫大地上,賀蘭山如同一道巍峨的綠色長城,橫亙於寧夏與內蒙古之間。它不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生命的防線。而在這片群山之中,有一群來自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者,用腳步丈量綠色,用青春守望家園。

李東的兒子李國民(左)用望遠鏡觀察雪嶺子情況。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干這一行,注定與山為伴、與林為眠。”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李東說道。他在賀蘭山已經守護了三十七個春秋,兒子李國民也接過他的班,成為新一代護林人。“我父親干到98年退休,我現在還在干,兒子也來了。祖孫三代,都交給這座山了。”李東笑著說。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過度放牧、開礦砍伐讓賀蘭山滿目瘡痍。林草退化、動物遠去,綠色黯然失色。
轉機始於1992年保護區的建立。全面禁伐、生態移民、關停礦廠、退出牲畜23萬頭……賀蘭山開始了它的“綠色重生”。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蘑菇。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如今,這裡的森林面積從32.1萬畝增至58.2萬畝,增長超過58%﹔森林覆蓋率從31.6%大幅提升至57.3%,幾乎翻了一番﹔林草植被總蓋度高達80%,意味著地表得到了全面有效的覆蓋。野生動植物種群也迎來爆發式增長:岩羊從1.6萬隻增至5萬余隻,馬鹿從2000頭恢復到7000多頭。更令人振奮的是,消失近半個世紀的雪豹重返山林——目前已有4隻在此安家,生態系統健康得到有力印証。
守護這片綠色,靠的不僅是人的堅守,更是科技的力量。
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構建了“人防+技防”立體化管護體系:四級網格化管理、24小時值班、高清監控、無人機巡護、智能防火平台……實現了連續75年無重大森林火災。

護林員用無人機巡山。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我們基層有4個管理站、27個管護站,將近190人。現在有了智慧平台,42路防火監控+26路卡口監控+無人機庫,空天地一體,自動報警、快速處置。”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防火辦主任王景民介紹道。

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監控,實時了解保護區情況。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護林員的工作遠不止防火。李東說:“夏天我們要監測野生動物疫病,春秋重點防火,冬天還要防人進山盜採。”
“尤其是採蘑菇的季節,我們得整天守在分水嶺上勸離。沒有執法權,只能講道理。”盡管辛苦,但他語氣堅定:“既然選擇了,就堅持下去。這座山需要我們。”

工作人員進行植物培育。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賀蘭山的蛻變,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它不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種象征、一段人與自然和解的故事。而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人的腳步,仍在繼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