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大營子鄉:幸福“羊”溢

2025年09月08日16:51 |
小字號

清晨的陽光漫過大營子鄉幸福村的院牆,圈舍裡的絨山羊正低頭啃食著新鮮草料,“咩咩”聲此起彼伏。養殖戶老趙蹲在欄邊,看著膘肥體壯的羊群,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這“毛茸茸”的產業,正讓村裡人的日子越過越有底氣。

作為林西縣重點打造的絨山羊養殖示范村,大營子鄉幸福村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積極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構建“合作社+庭院經濟+企業聯動”新型經營體系,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鄉社聯動”護航產業發展

“以前總擔心養不好、賣不了,現在合作社啥都幫我們想到了,在家門口養羊就能掙錢。”幸福村村民趙立民的感慨,道出了全鄉養殖戶的共同心聲。這一份底氣的背后,正是大營子鄉推動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構建全產業鏈保障體系所提供的有力支撐。

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作為聯動體系的關鍵樞紐,為養殖戶提供覆蓋全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除了免費技術培訓、統一引進優質種羊,合作社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及時推送市場動態與疫病防控信息,代表農戶與龍頭企業簽訂保價收購協議,徹底消除“難賣”“價低”的后顧之憂。這種“服務到欄、保價到戶”的模式,極大增強了農戶的信心,吸引更多村民積極參與其中。

“分類參與”共享行業紅利

“有合作社幫著養,咱不用操心,年底還能分錢。我自家也養了幾隻,院裡順手就喂了,一年能多好幾千塊錢收入,這日子有奔頭。”幸福村村民張立杰說道。

為確保不同群體共享產業紅利,大營子鄉創新推出“分類參與”機制,有勞動能力的群眾以家庭為單位直接參與養殖,通過日常飼喂、管理獲得生產經營性收入,讓“庭院”變“財源”﹔無勞動能力的群眾則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實現“代養代管”,無需投入精力即可獲得穩定的財產性收入,真正實現“零門檻”受益。幸福村現有脫貧戶79戶124人,目前,全村近一半脫貧戶已參與到“庭院經濟”絨山羊養殖中,經測算,每隻基礎母羊每年可為養殖戶增收600元。

“種養循環” 走出“羊”光大道

大營子鄉以生態循環為導向,積極推廣種養結合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羊群產生的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后,轉化為優質的有機肥料,直接還田,用於種植牧草等飼料作物。這些作物成熟后,又反過來成為絨山羊的“營養餐”,從而形成了“羊糞肥田—牧草種植—飼料養羊”的綠色閉環。這套循環系統極大地降低了對外購化肥和飼料的依賴,直接節約了生產成本,實現了“變廢為寶”和“降本增效”的雙重目標。

“我們的目標不只是養好羊,下一步,我們要讓我們的‘羊’光大道,變成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大道’!”大營子鄉幸福村黨總支書記李亞軍對未來充滿期許。

迎著朝陽,大營子鄉幸福村的絨山羊產業正以穩健的步伐邁向更加廣闊的天地。這不僅是一條增收致富的“羊”光大道,更是一幅寫滿希望與溫度的鄉村振興畫卷。未來,隨著“幸福模式”不斷推廣與深化,越來越多的村庄將在這條特色產業道路上攜手同行,共赴美好明天。(吳琳琳、張浩)

來源:赤峰市林西縣委宣傳部

(責編:齊浩男、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