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9月在鄂爾多斯召開 內蒙古首次擔綱第一主辦單位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29日電 (記者 苗陽)8月29日,第十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論壇將於9月16日至1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首次作為第一主辦單位,借鑒前九屆的經驗做法,對本屆論壇進行了系統設計,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指導思想更加深化。本屆論壇重點突出科學防沙治沙的理念,通過積極推廣庫布其模式,即消滅東段、南部圍堵、封禁西部、鎖邊北緣、中部切割,工程建設與生物措施相結合,林草藥“三管齊下”,封育、飛播、造林“三措並舉”,最終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治理成效。
二是論壇議題更加充實。本屆論壇將圍繞“科學治沙 綠色發展”主題,聚焦國內外關注度高的熱點話題,舉辦一系列特色鮮明的論壇活動。其中,科學防治沙漠化主旨論壇將重點突出全球合作,組織聯合國、亞洲、非洲、中東等代表開展對話交流,共商新形勢下應對全球荒漠化生態問題挑戰﹔草原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專題論壇將重點突出草原保護和治理,分享交流青藏高原、三北地區等區域的草原保護修復經驗﹔土地友好型商業發展專題論壇將重點突出促進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合作,形成推進荒漠化防治合力﹔“科技賦能 綜合治理”院士論壇將重點突出討論交流防沙治沙與生態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路徑。
三是展示內容更加豐富。近兩年來,內蒙古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5000多萬畝,探索總結出了一批富有成效的治沙模式。一是光伏治沙,即利用光伏板的遮光降溫作用,促進沙地植物生長,減緩沙化趨勢,實現“草光互補”生態經濟雙贏。二是以路治沙,在治沙難度大的地區修建穿沙公路,兩側密植草方格將黃沙緊鎖,達到以路治沙、治沙護路。三是鎖邊林建設,即在沙漠邊緣種上植物,形成綠色防護帶,把流動的沙子“鎖”住,不讓沙漠繼續向外擴張。四是孔兌治理,即在黃河流域上游丘陵溝壑區突出水土保持治理,中游風沙區著力減少泥沙,下游沖積平原區保障防洪安全,最大程度減少水土流失。
四是合作交流更加深化。本屆論壇結合內蒙古對外開放重點,全力擴大“朋友圈”,邀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沙特、蒙古國等國家林業主管部門,“三北”地區相關省區市等代表參會,將廣泛開展政策對話和信息共享,以科技引領治沙,加強區域聯防聯治,共同應對荒漠化及其引發的沙塵災害天氣,推動可持續發展。同時,中科院大數據中心、《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地球觀測組織GEO等將共同發布全球荒漠化監測與數字治理倡議,助力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荒漠造福人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