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拾哈達選手孟根陶麗
“又美又颯”,跑出舒適區

策馬、俯身、探臂,精准拾起哈達……一套行雲流水的動作后,參賽選手孟根陶麗將手上的哈達向后一拋,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
在前不久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孟根陶麗以拾起38條哈達的成績,獲得跑馬拾哈達項目第二名。她拾哈達的片段也在網絡社交平台廣泛傳播,網友紛紛評論“又美又颯”。
此次跑馬拾哈達比賽共分兩輪。跑道左、右兩側各擺放10條哈達,騎手先拾右側再拾左側,限時12秒,每拾一條哈達得1分,超時1秒扣0.5分,兩輪得分相加決出最后名次。孟根陶麗第一輪拾滿20條哈達,第二輪左右各漏掉1條哈達。“比完第一輪后,心裡有點著急,技術細節沒做到位。”賽后,孟根陶麗認真復盤自己的表現。
“馬是我的伙伴,小時候大部分玩耍時間在馬背上度過。”今年24歲的孟根陶麗,來自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一個牧民家庭。家裡養的牛羊多,父母忙不過來,孟根陶麗從5歲開始就騎著馬幫家裡放牧。
與馬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孟根陶麗的騎術愈發精湛,小學時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賽馬手。2016年,錫林郭勒職業學院成立馬術學校,孟根陶麗得知消息后萌生了報考想法。考入該校不久,她偶然接觸到跑馬拾哈達項目。“我最早被分到了耐力賽馬隊,學習內容偏傳統騎乘,屬於我的舒適區。”一次馬術表演時,有選手一邊騎馬跑直線,一邊快速拾起地上的哈達,過程驚險刺激,孟根陶麗深受觸動,產生了學習跑馬拾哈達項目的新想法。
這個項目對於腰腹力量的要求很高,從學校建隊起,隊員全部都是男生。當孟根陶麗申請入隊時,教練並不同意,但耐不住她的再三請求,隻好先讓她跟隊練習。
對於項目的難度,孟根陶麗雖有心理預期,但最初訓練時還是有些“招架不住”,“最難的是讓馬跑直線。我只要一俯身,馬立刻向一側偏移,不僅撿不到哈達,還有墜馬的風險。”
刻苦訓練兩個月后,孟根陶麗迎來首場比賽。她清楚記得,那天下著小雨,跑道有些濕滑,她不斷告訴自己要放鬆心態。隨著裁判員一聲令下,孟根陶麗緊張到大腦一片空白,兩輪比賽僅拾起1條哈達。盡管首戰失利,但她的信心沒有動搖。憑借著不服輸的勁頭,她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逐漸掌握了這項運動的技巧,比賽時拾起的哈達從當初的1條,一步步增長至3條、5條、8條……
“以前騎的是學校的馬,經常換來換去,一直沒能培養出默契。”孟根陶麗意識到,想要在成績上取得突破,必須有自己的長期搭檔。2024年,在朋友的推薦下,她遇到了現在的愛馬“狼青”。“它的體形矮小壯實,反應也快,很適合這個項目。”僅磨合1個月,孟根陶麗就與“狼青”建立了默契,成功拿到職業生涯第一個跑馬拾哈達冠軍。那次比賽結束,孟根陶麗緊緊抱住“狼青”,激動得熱淚盈眶。
現在,除了參加跑馬拾哈達比賽,孟根陶麗還開始嘗試馬術繞桶、跑馬射箭等項目,並且經營起自己的馬場。“有未知,才會有驚喜。我喜歡跑出舒適區的感覺!”孟根陶麗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5日 1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