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案率85.05%!呼鐵兩級法院交出環境資源審判“綠色答卷”

人民網呼和浩特8月14日電 (記者 張雪冬)8月14日,呼和浩特鐵路運輸中級法院(以下簡稱呼鐵中院)組織召開環境資源審判新聞發布會,就2024年以來環資案件集中管轄的工作情況和8起環境資源審判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
發布會現場。呼鐵中院供圖
據發布會介紹,自集中管轄以來,呼鐵兩級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案件1692件,審結1439件,結案率達85.05%。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司法保障。在刑事審判領域,呼鐵兩級法院始終積極參與全區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和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集中整治,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並開辟“綠色通道”、建立“快立、快審、快結”機制,將案件平均審理周期壓縮至15.9天,較全區刑事案件平均用時縮短54.3%,以高效司法有力震懾違法犯罪。在民事審判中,聚焦群眾環境權益保護,妥善化解探礦權糾紛、土壤及噪聲污染責任糾紛等涉民生案件,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發展,2024年以來受理相關民事案件53件。行政審判方面,堅持監督與支持並重,依法審查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行政行為,實質化解環境資源行政爭議198件,助力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污染防治,為綠色發展筑牢法治屏障。此外,該院積極履行公益訴訟審判職責,支持行政機關履職及社會組織起訴,審結生態環境保護民事公益訴訟、生態損害賠償等案件11件,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以司法實踐繪就綠水青山法治底色。
呼鐵兩級法院自集中管轄以來,已執行或自動履行修復金893.2283萬元,恢復林地、草地面積4154.1608畝,購買森林碳匯200噸、原地或異地種植林木792株、立木蓄積135.5立方米。有效保護蒙古百靈、白腰朱頂雀、野生雲雀等20多種涵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以及“三有”保護野生動物800余隻。受理的案件涉及土地、森林、水資源保護及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等多類別生態保護工作。與此同時,呼鐵兩級法院還積極主動推進環境資源執法司法銜接配合,促進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協同發力。
發布會現場。呼鐵中院供圖
為進一步提升環境資源審判專業能力和水平,以及為環境資源審判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2024年以來,呼鐵兩級法院以專業化建設為核心,全面提升環境資源審判能力,構建“司法+生態+治理”多元保護體系。
一是建設環境資源案例庫。並收錄近五年全區法院環境資源案件生效裁判文書8088個,同時還收錄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環境資源指導性案例26個,各省高院發布的典型案例446個。
二是因地制宜設立生態環境修復基地,構建生態司法保護長效機制。呼鐵兩級法院結合案件審執情況,根據集中管轄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工作情況,落實“專業化審判+恢復性司法+社會綜合治理”,此外,對地方法院已經建立的十余個生態修復基地,通過共建、共享的方式共同構建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三是強化行政執法與生態環境司法銜接,提升協同共治能力。集中管轄以來,呼鐵兩級法院與生態、林草等行政機關深入交流協作,通過座談、走訪等方式在信息共享、工作銜接、生態修復共建等方面開展協作達成共識,推動環境資源保護的功能整合、資源聚合、力量統合、凝聚生態保護巨大合力。
四是強化內部聯動,建立全區法院集中管轄協作機制。依托自治區高院下發指導意見,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協作機制,在跨域立案、巡回審判、委托執行等方面明確協作流程,形成全區法院工作合力,運用智慧法院最大限度便利當事人訴訟。同時,呼鐵兩級法院加強區域司法協作,主動對接區外法院,推動生態環境區域保護。
五是加強環境資源審判“智庫”建設,破解專業壁壘。探索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庫,涵蓋大氣、土壤、林草、水利、農牧等多個領域,旨在通過“外腦”介入,精准查明專業事實,科學公正審理案件,縮短案件審理周期,提升審判質效。同時,對於具有環境資源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呼鐵兩級法院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充分發揮專業化人民陪審員在環境資源審判中的積極作用。
六是用心用情傳播,講好環境資源審判“品牌故事”。為宣傳典型案例,打造有特色、有情懷、有溫度的環境資源法治宣傳品牌,呼鐵中院自主創作、拍攝環境資源普法小視頻26期,生動解說案例,宣講環保法律知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