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包頭

數字孿生技術驅動轉型

包頭市搶佔“智造”新高地

2025年08月09日07:5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依托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包頭市正全力推進以“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網絡化聯接”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改造,加速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在這一進程中,數字孿生技術成為驅動傳統制造智能變革的關鍵力量,從設計仿真到生產優化再到預測性維護,全面提升著制造業的效率與質量。

  8月7日,在舉世聞名的白雲鄂博礦區,作業景象煥然一新:巨型電鏟高效挖掘,而駕駛員王繼學師傅卻在5公裡外的控制室內輕撥操作杆。依托礦山數字孿生系統與多角度實時畫面回傳,他擁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和更高的安全保障。“以前現場粉塵大、噪音強,嚴寒酷暑難耐。”王繼學坦言,“現在環境寬敞舒適、恆溫空調,作業舒服多了,安全系數也大大提高。”

  面對白雲鄂博鐵礦寶貴的稀土資源,如何實現安全、高效、合理開採?數字孿生技術提供了核心解決方案。目前,礦區所有鑽機、電鏟、排土機均已實現遠程操控,“智慧礦山”建設全面提速。白雲鄂博鐵礦黨委書記楊楠概括了三大成效:“生產運營效率更高效、人員安全更穩固、資源利用更合理。通過數字平台,能實時掌握人員設備位置,及時發現並預警安全隱患。”該技術通過在數字世界構建實體“雙胞胎”,融合物聯網、雲計算與先進算法,實現對生產全流程的模擬優化。

  與此同時,在一機集團工藝研究所,工程師們正運用數字化制造工藝管理系統設計坦克綜合傳動裝置。面對千余種零部件,數字孿生與虛擬現實仿真技術成為連接科研與生產的“路”與“橋”。數智團隊將大師經驗、加工策略等核心知識封裝進數控程序,打通“設計—工藝—制造”數據鏈,使科研箱體加工周期縮短30%,一次交驗合格率高達95%。

  “通過虛擬裝配仿真,我們在設計階段即可驗証並指導現場裝配,顯著提升生產效率和裝配質量。”一機集團數智工程研究室研究員郝青華介紹。這支平均年齡30多歲的團隊,在兵器行業率先實現了三維工藝設計及數字孿生應用零的突破。

  近日,包頭市榮登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2025年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公示名單,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家入選城市,將獲得中央財政3億元獎補資金。以此為契機,包頭市將圍繞“點—線—面”部署12項重點任務、20個示范項目,建立全周期工作機制,全力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力爭在西部乃至全國創造“三化”融合首創范例,為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可借鑒的“包頭方案”。(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張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