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北疆行丨內蒙古康巴什:一座魅力四射的現代名城……

陳沸宇 翟欽奇
2025年08月08日16:31 |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小字號

  在寫作這篇稿件時,筆者的耳邊不時響起一首遙遠的加拿大民歌:野牛群離草原無蹤無影……大城市不多久就建起。歡迎你各民族姐妹兄弟,來到這最美麗的新天地。

  ——題記

康巴什城區一角

  康巴什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一座新城,從開始建設至今剛二十余年。但無論從建筑精美、綠化品質及文化意蘊等哪方面來看,該城都是現代城市中一顆頗為耀眼的明珠,閃現出迷人的魅力與燦爛的光芒。所去之人,多會感到驚喜並發出由衷的贊美。

  這些年,因工作關系,筆者不知去了多少趟康巴什,反復領略品味其特質與韻律,並在內心不斷豐富著沉澱著。但及動筆寫就這份理解與領悟,卻又發現語言的貧乏與知識的匱乏,經常陷入困境:可參考的維度太多,不知怎樣去解構,也不知該用什麼樣的語言才能充分表達……

鄂爾多斯大劇院

  康巴什城不大,其建筑也不高,但卻盡顯藝術、雅致與獨特。排列在其中軸線兩側的鄂爾多斯博物館、大劇院、圖書館等七大文化地標,光彩奪目、氣勢非凡,是建筑精品中的精品,被譽為“凝固的史詩”。這些建筑不是對歐洲建筑或中國傳統建筑的模仿抄襲,而是打破建筑的固有基因,大膽創新,運用現代建筑藝術對蒙古包、蒙古族服飾、蒙古族三大典籍等傳統文化符號進行了闡釋解讀,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和高超的藝術風范。

  從外觀上來看,斜置的牆壁、反重力的扭曲線條、玻璃的通透與金屬的冷峻結合等現代建筑手段,在七大建筑皆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展現運用。其內部空間結構同樣值得稱贊。在博物館,筆者走遍了各個展區,從樓梯、窗戶、展區等來看其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深感美觀和實用的完美結合融合。在圖書館,筆者發現,遠山框進窗戶,綠色環繞四周,陽光洒落在樓道和書桌上,伴隨著沙沙的翻書聲,風把草木鮮花的芳香送到各個角落。在這裡,功能性的光芒與美學性的溫度和諧顯現。

鄂爾多斯市圖書館和鄂爾多斯市博物館

  在康巴什,除了住宅樓,似乎很難找到兩棟完全一樣的建筑,尤其是公共性建筑和地標性建筑。據介紹,在城市的核心景觀和重要公共設施中,具有民族特色和當地文化特色的建筑佔比可達百分之七八十。而鮮明現代風格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商業建筑、住宅小區和一些新興的城市區域。當地所倡導的一樓一特色、一街一景觀,既有效防止了“千城一面”,也自然催生了建筑的多樣性及其美學效應。筆者發現,美學效應在疊加放大。在康巴什與伊金霍洛旗之間的銜接區域,兩岸的建筑錯落有致,各展其姿、相互映襯。在夜間璀璨的燈光裡,美輪美奐、如夢如幻,幾似上海的外灘與香港的維多利亞灣……

“樂康巴”休閑街區

  在各街區間還隱藏著許多典雅的仿古中式園區。曲徑通幽,別有洞天。幾株樹木,幾方青石。溪水從園中流過,一曲古箏從窗口飄出。此地何地,此時何時?盛夏的下午,筆者走進“樂康巴”休閑街區,那裡有著江南的神韻,斜風細雨、楊柳依依,叢林草木掩映著一個個茶舍、酒吧、咖啡屋,賓客們慢煮時光、不問西東,一任時光流淌。那一刻,獲釋的心靈裡容納著整個世界。而在康鎮,那裡有許多晉陝舊式民居,風味依舊。筆者疑惑,深深的夜裡,那屋內昏暗的燈光裡,可否還會傳出纏綿悱惻的“蘭花花”或“走西口”?

  穿行於康巴什,目光所及,似乎到處都是樹木與花草。二十余年前,這塊毛烏素沙漠和庫布其沙漠南北的匯聚地,沙峰一坡接著一坡,2/3是貧瘠荒灘,1/3是不毛沙漠。而如今,已經形成了“城區園藝化、城郊森林化、小區景觀化”的生態景觀。森林覆蓋率達35%,植被覆蓋率高達80% 。城市建到哪裡,綠色就延伸到哪裡……

伊克敖包腳下的花叢

  康巴什的綠色是生態杰作,更是藝術的篇章。城區郊外花草樹木顏色的搭配及變化,似被打翻的調色盤,也似一幅幅印象派上乘畫作。隨意走走,無論是在中軸線上,還是在伊克敖包周邊或烏蘭木倫街沿線等,康巴什都是花草的海洋。 三四月份,雪白的杏花之后是粉紅的桃花。五六月份的郁金香、牡丹、芍藥,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七八月時的薰衣草如紫色的水晶,香飄十裡。冬日,紛紛揚揚的雪花勾勒出山巒銀白的輪廓,而光禿的樹枝在風中勁舞……

  在康巴什任何一家旅館賓館住宿,都會在300米內碰上綠地,或在500米內碰上一廣場公園。筆者多次從不同的住宿處漫無目的地出去游逛,皆是出門見綠。沿路行走,不知從何處進入到了公園,也不知從何處再返回街巷。街巷與公園已無縫銜接、渾然一體。當地友人告訴,過去是綠色難尋,如今是沙漠難尋。幾年前,作家肖亦農曾發表《致意毛烏素沙漠的最后一座沙山》,建議保留烏蘭木倫河南岸的那片沙地,再放上一坡羊,並讓這幅鮮活的都市牧羊圖延續在未來的歲月裡……

康巴什城市一角

  城在綠中,綠在城中。建筑與綠色的深度交融使城市煥發出十足的靈氣和無盡的詩意,也激蕩起人們對生活和生命的高度熱愛。筆者發現,市內許多牆面上爬滿了綠色的藤蘿,還有不少屋頂上種植著花草。當地居民爭相與附近的大自然融為一體,又精心在自己的居所養起了花草鳥魚,把自然引入家中。友人回憶,當地居民以前大都沒有侍弄花草的習慣,是大環境改變了他們。我們還了解到,現每年都有許多專業美術工作者來此創作,來此拍攝的劇組也多,還有幾位作家長期在此居住。

城市雕塑

  隨處可見的精美雕塑,使得康巴什顯露出濃郁的藝術氣息。黨政大樓前面的廣場上,矗立著《海納百川》《草原母親》等4組高大的青銅群雕,其恢宏的氣勢給人以視覺上的震撼。沿中軸線南下至鄂爾多斯婚禮文化園, 那13組雕塑生動展現了當地蒙古族傳統的婚禮過程。在烏蘭木倫河北岸音樂噴泉兩側有99匹形態各異的駿馬雕塑。在亞洲雕塑藝術主題公園有90尊藝術雕塑精品。大街小巷裡那些表現世俗民風的雕塑,是那樣的靈動有趣、和藹可親……

自然博物館內部

  康巴什的展館多而精,有兩個館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個是鄂爾多斯博物館,筆者認真觀看了“黃河從草原上流過”展覽。該展緊密圍繞黃河、草原、歷史等主題,共用4000多件文物,輔之文字、圖版、場景、多媒體等展陳方式,展示了當地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另一個是貝林自然博物館。該館依托於美國環球健康與教育基金會主席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捐贈的440余件珍稀動物標本,是一座集科技、文化、科普和教育等綜合服務功能為一體的自然博物館。科學的光芒照亮著人們的心扉,這裡人流不斷,日最高接待量竟達5千人次。

鄂爾多斯市圖書館內部

  不大的城裡,處處飄蕩洋溢著濃郁的書馨。今春,筆者來到城東北方的悅己書店,格調高雅,店裡擺滿了各種圖書,有十幾個顧客在低頭挑選,還有一些學生在靜心閱讀。店主人說,現在人少,多的時候經常要加班加點。在市圖書館,筆者看到各個閱覽室的位置多半有人,年青人居多,有些超出想象。工作人員告訴,自習室和少兒借閱室人流為最多,其中自習室共有150個座位,幾乎每天都是滿員狀態,自習室多數讀者為需要參加各類考試的人群。咖啡已醇,扉頁已啟。友人告知,當地還有多家特色書店與特色社區書吧,傳統的閱讀使不少人放下了手機……

絢麗的煙火表演

  歌舞送來吉祥,美食傳遞幸福。筆者在康巴什看過多場文藝表演,有專業團隊的,也有群眾演出,每次看后都贊嘆不已,期待下次。去年國慶,我們在烏蘭木倫景觀湖畔觀看了煙花秀、無人機表演、音樂噴泉,其高超的美感與魅力刷新了先前的認知。當地的舌尖盛宴外界鮮知,有被稱為蒙餐八絕的手把肉、沙蔥包子、血腸等非遺美食,也有被稱為創意融合的羊絨奶茶、沙棘慕斯等新派菜品,還有琳琅滿目的夜市等。某天深夜。筆者前往朗景酒店后面的火車皮一條街,不期那時的煙火氣還那麼旺盛,深感驚羨。

游人在boxpark街區享受美食。王正攝

  多年后,這座“現代名城”將會成為“歷史名城”。那時,我們的后人回首歷史煙雲時會發現:那個時代,有人經營了一片牧場,有人創辦了一個企業,而有那麼一個群體以其超凡的見識、智慧和毅力,在荒漠之中修建起了一座美麗的城市,這座城市是發展現代生產力和承載現代文明的最有效載體!

康巴什中軸線夜景

  本文圖片除專門標注外,均由康巴什區委宣傳部和鄂爾多斯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延伸閱讀:

  康巴什是蒙古語“康姓老師”之意,原系一村庄。現為鄂爾多斯市的一個區,也是鄂爾多斯市行政、經濟與文化教育等中心。

  二十余年前,因鄂爾多斯首府東勝區發展容量的限制,開始興建康巴什區。2012年8月,該地成為全國首家以城市核心景觀為載體命名的“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其后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首家中國環境藝術示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21中國綠色發展示范區等。

  康巴什城區由七個主題廣場、四個主題公園、三大博物館、一個古遺址、一個城市景觀湖、七大文化建筑、四大旅游功能區組成。這些建筑按最高標准、最優質量、最美外觀建成。現康巴什已與周圍緊密銜接,其周圍分布有極其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