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資源的“綠色變現”
牙克石市以“綠水青山”為底色,以“產業融合”為路徑,積極探索“林旅+”融合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夏天有雪嗎?來嶺上林都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看一看。盛夏的鳳凰山景區,林海翻涌,綠意綿延。7月11日,鳳凰山景區啟幕雪夏歡樂季活動,長達500米的雪道鋪展在蒼翠林海間。這是當地利用去年冬季儲存的積雪,在景區內鋪就的雪道。綠色與雪景碰撞,如此奇景為游客營造出獨特的夏季冰雪運動體驗。
鳳凰山景區坐落於牙克石市區東南郊8公裡處,總面積達132平方公裡,是全國最大的封閉式景區,同時身兼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多重身份。這裡集森林、草原、濕地、河湖等景觀於一體,植物覆被率高達90%,空氣優良率98.5%,負氧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2萬個的“特別清新”標准,是名副其實的無污染天然氧吧。依托夏季平均18℃左右的清涼氣溫,牙克石市大力推進“林業+旅游”融合發展,在森林食品、森林體驗、森林康養、森林旅游等方面加大開發力度,全力打造“康養基地”“避暑勝地”,把生態優勢轉化為文旅動能,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打卡。
“頂著夏日的驕陽滑雪,這種反差感太讓人難忘!”一名來自成都的游客感慨。在鳳凰山景區停車場內,蘇A、雲A、鄂A等外地車輛比比皆是,全國各地自駕前來體驗林旅融合頂尖清涼感的人們雲集此地。除了反季冰雪項目,景區還新增樺影時光咖啡長廊、草雕城堡彩繪涂鴉牆等項目,以及空中飛人、摩托艇等水上運動,形成“山頂玩雪、山腰探秘、湖畔親水”的全域體驗鏈。
從昔日的生態守護到如今的產業蝶變,作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區域,這座被林海環抱的城市,在3833.29萬畝森林的滋養下,以“綠水青山”為底色,以“產業融合”為路徑,積極探索“林旅+”融合發展模式,推動生態資源“綠色變現”,走出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就在鳳凰山景區內,站在鳳凰湖畔,可見水光粼粼。這裡有上鳳湖、鳳凰湖、下鳳湖、雲龍湖、太陽湖5個人工湖,湖面總面積達到323萬平方米。“夏季,這裡開展特色旅游項目,大批游客紛至沓來。冬季,利用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深入發掘冰雪經濟著力點,充分利用濕地公園合理利用區內的5個湖泊冰面,發展冬季汽車測試產業。每年冬季,德國博世集團、瑞典埃特姆公司、中汽研等汽車測試企業在此開展測試業務。”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麻賽麗娜說。
鳳凰湖對面,就是鳥類監測點和觀鳥平台,游客可以登高觀鳥。近年來,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建設成效顯著,目前有458種動物和300多種植物生長生活在這裡。牙克石市對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實施保護性開發,將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科普資源與鳳凰山景區的森林康養特色結合,舉辦半程馬拉鬆邀請賽、環湖自行車賽等低碳旅游項目,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自然之美,推動林旅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年12月,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入圍自然資源部第五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2024年,鳳凰山景區成功舉辦“暢游中國幸福生活”5·19中國旅游日暨牙克石夏季文旅活動,探索呼倫貝爾旅游圈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機制,發揮出“1+1>2”的疊加效能。“嶺上杜鵑開、春季賞花來”線路被自治區文旅廳推薦為內蒙古鄉村精品旅游線路。“大森林大草原大峽谷”自駕線路,融入自治區“烏阿海滿”旅游圈。2024年冬季旅游接待游客27.741萬人次,收入449.16萬元。繼2020年獲評全國首批森林康養基地后,2024年牙克石鳳凰山景區再獲“自治區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稱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憑借豐富多彩的森林景觀、宜人的森林環境、健康的森林食品和濃郁的生態文化,牙克石市逐步構建起集森林游憩、度假、保健於一體的康養體系。截至目前,已成功申報國家森林康養試點鄉鎮5個,中國森林康養人家6個,森林康養林場1個。(記者 張慧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369.46萬畝次
-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2025年以來,內蒙古累計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369.46萬畝次,佔年度防治任務的73.9%,未發現鬆材線虫病疫情,“半年考”答卷優異。 內蒙古積極發揮40個國家級林業有害生物中心測報點作用,落實監測任務和責任,提高監測覆蓋率和准確率﹔及時印發《內蒙古自治區2025年鬆材線虫病疫情防控工作要點》,明確6個方面15項具體舉措,指導各地做好防控工作﹔制定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三北”工程重點項目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護綠2025”行動方案》,全面抓好種苗檢疫,全面開展監測調查,全力推動綜合防治﹔大力推廣綠色防控,因地制宜使用無公害技術,無公害防治率達99.7%。…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