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城縣:眾志成城守家園

“我是黨員,在群眾需要的時候,我必須沖在前面。7月24日的降雨量比較大,從北面河道三個口子往村裡進水……”8月1日,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六蘇木鎮大圪塄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軍站在弓壩河邊心有余悸地說。
7月24日凌晨,大圪塄村暴雨如注,上游弓壩河水庫泄洪與山洪疊加,洪水漫過河道直扑村庄。
“水進村了!”李建軍凌晨6時發出的緊急預警,拉開了抗洪搶險的序幕。
“絕不能落下一戶一人!”李建軍帶領黨員突擊隊頂著齊腰深的洪水,挨家挨戶拍門示警。“你家處於危險區域,趕緊撤離!”村裡的黨員干部迅速行動起來,動員村民轉移。中午12點,大圪塄東、西村102戶191名村民全部安全轉移,全村無人員傷亡,無牲畜死亡。
三級聯動建防線
7月23日起,涼城縣遭遇持續性強降雨,引發山洪、內澇等多重險情。危急時刻,全縣廣大黨員干部在縣委、縣政府統一領導下,聞“汛”而動,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擔當,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
“縣、鄉、村”三級應急協調指揮體系同頻共振,縣領導深入防汛一線,靠前指揮調度,各鄉鎮、村全體黨員干部迅速到崗到位。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統籌協調應急、水利、氣象等部門,24小時監測雨情汛情,加強應急調度、研判,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同時,全縣黨員干部、公安干警、消防、民兵和志願者等救援隊伍從多個方向分頭出發,深入六蘇木鎮大圪塄村等汛情嚴重村庄進行應急救援。
“7月24日,村裡面水就挺大了,我們開始轉移群眾到航空護林站。”李建軍說。
大圪塄村位於涼城縣南面,地勢低窪,每年汛期來臨前都要准備應急預案,縣、鎮、村領導、干部責任到人,劃好片區,分好網格員。
“7月24日開始先轉移的人,7月25日上午開始轉移牛。牛圈在南灘,那面水比較大,牛轉移得及時沒損失,就損失了些草料。”大圪塄村受災村民周瑞俊說道。
“紅色堡壘”筑堤壩
涼城縣緊緊抓住黨員這一“紅色細胞”,發揮各基層黨組織、黨員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工作。
充分發揮“網格化”基層治理優勢,迅速反應,各村村干部、駐村工作隊員組成的防汛組充分利用廣播、微信群、敲鑼等多種手段,加大對汛情信息的宣傳,確保將防汛信息傳達到村、到戶、到人。及時在積水嚴重路段設置安全警示牌和警戒帶,筑牢安全防護堤,深入到地勢低窪、水情上漲較快的重點區域,及時轉移受災群眾以及物資財產。
從7月24日起,李建軍就和救援隊員連續奮戰在大圪塄村救援現場。白天,他們挨家挨戶幫助轉移村民﹔到了晚上,就在村委會睡一會兒。全村152人全部轉移到航空護林站,39人投靠親友。
7月24日起,在涼城縣航空護林站臨時安置點,各類保障物資充足,各項保障措施有序有力。安置點配備了折疊床、棉被、應急食品、熱水等生活物資,確保群眾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每日三餐熱飯、熱菜供應充足,並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嚴格抽檢,確保食品安全﹔衛健部門成立專項工作組,每日對安置點環境進行全面消殺,並設立24小時醫療服務點,安排醫護人員值守,為群眾提供基礎診療和健康監測服務。7月28日,臨時安置人員已全部返回,投入到生產生活的有序恢復之中。
未雨綢繆強應對
涼城縣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原則,注重常態化防災減災制度優化,強化應急能力建設,筑牢四道防線、強化四項機制、統籌三支力量,成功應對了本輪強降雨。
涼城縣提前開展了山洪防御演練,儲備沖鋒舟、救災帳篷等物資2000余件﹔同時建立多部門聯合預警機制,累計發布氣象水文預警127次﹔構建起縣鄉村三級包聯體系,32名縣領導下沉一線指揮﹔全面排查風險點,對250處過水路面、9座水庫實施24小時監測。
通過精准預警、轉移避險、黨建引領和紀律監督,組織1400余名黨員干部投入搶險,實現人員零傷亡。整合專業救援隊、村民自救隊和社會志願隊共900余人,處置險情160余起。
7月28日汛情緩解后,全縣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志願者又迅速投入到衛生防疫、清淤、搶修等工作中,幫助指導受災群眾開展生產自救,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王賓 李曉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5首屆巴丹吉林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動啟動
- 8月1日,2025首屆巴丹吉林世界自然遺產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阿拉善右旗馬山井英雄會會場開啟,活動現場發布貫穿8月至10月的六大旅游主題活動,更以精彩紛呈的表演與互動,向各地游客發出共赴沙海之約的熱情邀約。 啟動儀式現場,馬頭琴的悠揚旋律與民族舞的歡快節奏交織,點燃了全場熱情﹔越野車轟鳴著駛過舞台,展現沙漠越野的硬核力量,摩托車隊演繹著速度與激情,直升機低空掠過,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攝﹔巡游車隊緩緩駛過,仿佛流動的風景線,將沙漠的活力與熱情傳遞給每一個人﹔賽馬活動精彩上演,騎手們策馬揚鞭,在賽道上疾馳,牢牢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游園會集中展示傳統游戲與非遺項目,投壺、射箭、沙嘎……讓游客在欣賞大漠美景的同時沉浸式感受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