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宣講團讓黨的好聲音走進千家萬戶

7月22日,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都林街賽罕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裡氣氛熱烈。20多位居民圍坐一堂,聚精會神地聽著“興安理得”惠民政策宣講團成員包晶晶解讀最新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條條干貨,點燃了在場群眾的熱情。
剛剛大學畢業的張瀚洋聽得格外認真:“趕上畢業季,這場宣講就像一場‘及時雨’,讓我了解到了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補貼政策,也了解到了黨對我們青年群體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他信心滿滿地說,要把這份關懷化作動力,用所學回報家鄉和社會。
“能走進社區,和大伙兒面對面‘嘮’政策,把國家養老、看病、就業這些民生大事上的好政策、新變化講明白,這就是我們宣講團成員最想做的事。”宣講團成員包晶晶話語朴實,情真意切。她表示,“興安理得”惠民政策宣講團就是要用好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持續發力,讓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
盛夏時節,黨的惠民政策如甘霖潤田,滋養興安盟大地。連日來,興安盟“興安理得”惠民政策宣講團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聚焦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養老、社會救助等黨的惠民政策,開展多樣性、互動性、靈活性的惠民政策宣講活動,以故事、曲藝等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推動北疆文化建設提升行動常態化開展,讓各項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在科右前旗黨群服務中心扎薩克圖社區,宣講團成員陳帥芳的宣講同樣引人入勝。她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講述民族團結故事,闡釋扎根邊疆的奉獻精神,同時結合身邊案例,對醫保政策等進行多角度解讀,為居民解疑釋惑。
“今天講的惠民政策都是咱們老百姓最關心的事,特別是關於社會救助的政策讓我印象深刻,希望這樣的宣講多多開展。”社區居民隋春媛說。
政策宣講的深入開展,依托於扎實的陣地建設。近年來,興安盟持續發揮全盟108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陣地作用,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目標,打造文明實踐驛站、小院、點位,構建群眾身邊的“15分鐘文明實踐圈”。集約利用各方設施資源,探索建設文明實踐綜合體,同黨群服務中心、草原書屋、文化活動室等有效結合,廣泛開展“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黨的惠民政策宣講等文明實踐活動12000余場次,著力打造服務群眾、聯系群眾的“窗口”。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依托‘文明實踐廣播站’等各類活動場所,組織‘益·身邊人’‘雪絨花’‘家門口嘮嗑隊’等群眾身邊的理論宣講隊伍,用好‘五個一群眾工作法’,廣泛動員專家學者、科研人員、‘五老’隊伍、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百姓‘名嘴’、網絡達人等榜樣群體,開展常態化宣傳宣講活動,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打造成為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總窗口’,讓黨的好聲音響徹北疆大地。”興安盟委講師團團長孫哲琳說。(記者 高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