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的“綠色家底”越攢越厚

2025年07月19日09:1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盛夏時節,走進通遼市科左后旗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雙千萬畝努古斯台項目區,蒼翠的樟子鬆已成林海。作為我國北方面積最大、類型最全的生態功能區,內蒙古森林面積和草原面積分別位居全國第一位和第二位。同時,內蒙古橫跨“三北”,是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為集中、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是我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御沙塵暴的主防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累計完成營造林1.43億畝、種草3.55億畝、防沙治沙1.67億畝,規模居全國首位。“三北”工程攻堅戰啟動以來,內蒙古通過多元投入、多方參與、光伏治沙、科技治沙等一系列新機制新舉措,“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取得重大成果。據內蒙古林草局治沙造林處處長卜玉強介紹,2023年以來,內蒙古“三北”工程建設面積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積均居全國首位。

內蒙古的“綠色家底”越攢越厚,離不開內蒙古一系列的“護綠”措施。

“防沙治沙‘三分治、七分管’。內蒙古把加強建后管護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來抓,一手抓治標、解決突出問題,一手抓治本、健全長效管護機制,堅決防范‘邊治理、邊破壞、邊修復’的現象發生。”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副局長武國慶表示。

內蒙古下大力氣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建立草原補獎資金發放與農牧民履行義務挂鉤機制,實現“以效定補”﹔堅持試點先行,通過舍飼圈養、集中托養、異地代養等市場化手段實現少養精養,17個試點旗縣草畜平衡指數降到10%以下,2025年在102個地區和單位全面推開,計劃用一年時間集中攻堅,確保年內全區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數降到10%以下。

“品種改良后,每隻羊售價提高150元到200元,每頭牛售價提高2000元到3000元。牛羊數量減少了,價格卻上來了,減輕了草場的壓力。”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勿布林嘎查牧民巴根那說。

同時,內蒙古始終保持打擊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近年來先后開展了林草倒查10年、打擊毀林毀草、“三北”地區林草濕荒綜合執法以及全區住建和生態環境領域違法問題集中整治等專項行動,2021年以來恢復林草植被115萬畝,挽回經濟損失近29億元。2025年,內蒙古開展了毀林毀草違規違法行為集中整治,系統治理毀林毀草問題。

內蒙古還積極探索提升“三北”工程建設成果管護質效。

在位於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新華林場,一株株四季玫瑰整齊排列生長。新華林場場長賀鑫說:“截至目前,新華林場累計造林3.9萬畝,沙地面積由2.15萬畝縮小到0.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據介紹,新華林場利用技術、項目、資源等優勢,盤活林場資源,尋求場外合作發展,與臨河區育苗大戶、經濟林種植戶、農牧業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為其提供撫育管護、技術指導等服務,努力形成國有林場1+N示范帶動發展新格局。

內蒙古選聘4.68萬名護林員、草管員,實施網格化管理,加大巡護頻次﹔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管體系,打通林草資源管護“最后一公裡”。

在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雲杉、華北落葉鬆郁郁蔥蔥。內蒙古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哈拉烏管理站副站長李東說:“我從十幾歲到五十多歲都在護林一線,工作內容涵蓋護林防火、監測森林病虫害、保護野生動植物、制止破壞森林資源等等,我守護著山、森林,守護著岩羊群和馬鹿群,見証了賀蘭山的生態變遷。”

一項項“護綠”措施成為鞏固防沙治沙成果的強力支撐,內蒙古持續創造“綠進沙退”的治沙奇跡,不斷攢厚“綠色家底”,在遼闊大地鋪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記者 張慧玲)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