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業1萬人 通遼市交出就業“年中答卷”

今年以來,通遼市大力實施就業促進行動,統籌推進四個專項行動和五項工作舉措,全力促進各類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緊緊圍繞“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要求,以“清單化推進、節點化落實”為抓手,通過政策精准落地、服務提質增效、重點群體靶向發力,推動全市就業核心指標均按序時穩步達成,上半年就業工作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
核心指標均超預期。截至6月底,通遼市城鎮新增就業10298人,完成目標任務的76.3%,同比增長18.4%﹔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184人,完成目標任務的72.8%﹔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989人,完成目標任務的66.3%﹔農牧民實現轉移就業43.67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1%,均超額完成上半年序時進度,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產業聚崗拓寬就業渠道。推行“產業+企業+就業”三業聯動,強化供需對接服務供給。截至6月底,“龍馬重工”企業1742人用工缺口超員補齊,產能迅速拉滿﹔全市重大項目開復工473個、招商引資項目116個、新設企業4506戶,累計開拓就業崗位3.05萬個。開魯縣推動13個工業重點項目開工,創造就業崗位近300個﹔科左后旗幫助3家企業申報農牧業市級龍頭企業,推動中建材超白砂、福耀硅砂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就業崗位600余個。
創業服務升級帶動就業。師資隊伍方面,新增市級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2家,累計培養創業培訓講師共71人,其中國家級創業培訓講師4人。升級創業服務場景,從過去線下項目展示會逐步打造成“線上3D創業項目雲展廳”,即將實現320個優質項目全年24小時在線﹔創業大師工作室走基層、進園區、進高校開展創業指導服務40余場,其中高校場次佔比90%,面對面服務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孵化園區創業者和青年學生群體2300余人次。融資工具從“單一貸款”到“組合融資”,在原有創業擔保貸款基礎上,疊加穩崗擴崗專項貸款、一次性創業補貼兩項政策支持,上半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028.5萬元、穩崗擴崗專項貸款591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66萬元、帶動就業1510人。組織“源來好創業”資源對接活動2場,新增市級創業孵化園區1個。
兜牢重點群體就業。通遼市實行重點群體“分類兜底”,提升服務效率。打造“學子歸通”大學生就業服務品牌,採取“1131”“三一次”服務機制,組織“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5場,服務畢業生15700余人次,聯合團委印發《2025年青年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方案》,摸排轄區青年信息並提供就業幫扶服務,6萬余冊流動人員人事檔案實現數字化管理,助力緩解青年群體就業﹔引導農牧民工轉移就業方向從阜外向區內、市內轉移,區內吸納增長對沖區外輸出下降,實現總量穩中有升﹔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建立實名制台賬並幫扶就業1989人,完成全年任務66.3%,同比提高12.2個百分點﹔全市人社部門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目前在崗2332人。
提升技能促進就業。全市開展就業技能培訓5316人次,完成年度任務的62.54%﹔新增技能人才5963人,完成年度任務的74.5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2122人,完成年度任務的73.17%。依托“科爾沁月嫂”“庫倫蕎鄉新農人”“黃牛飼養工”等39個市級勞務品牌,打造“技能培訓+勞務”雙品牌,推進“技能照亮前程”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1032人,其中,“母嬰堂家政”雙品牌就業率達91%。同步強化培訓后就業服務,組織“技能培訓+崗位推介”雙選會19場次,簽訂校企合作意向3家。
政策援企穩保就業。打造“網微端屏”宣傳矩陣,覆蓋發布就業創業“三項清單”,組織“專班+專人+專線”主動對接137家重點企業,摸排用工需求5203個,促成意向4024人﹔實施“一企一策”,為急需用人的龍馬重工、現春食品企業開設專項服務。推行失業保險“政策找人”“免審即享”,延續降費率減征1.22億元,上半年參保25.1萬人,發放技能提升、穩崗返還、擴崗補助、失業救濟等金共4846萬元。
就業服務量質雙升。通遼市進一步健全就業服務體系,把就業服務送到“家門口”,建成123個基層服務站,特色舉辦百日千萬、高校畢業生專場、旗縣級巡回招聘會、“吉南遼北蒙東六市一體化”聯合招聘、“內蒙古東西部四盟市”聯合招聘等342場次,服務企業3840家次,提供崗位10萬個次,達成意向1.7萬人次﹔同步與烏海、鄂爾多斯等地簽訂勞務協作協議,構建區域信息共享聯盟,推動崗位和勞動力精准匹配。“通情就業”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創業科爾沁”創業指導服務品牌、“就在通遼”招聘服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就業創業服務質量明顯增強。(王瑩)
來源:通遼市人社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