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氣候旅游發展大會在阿爾山舉辦
氣候資源助力地方文旅發展

![]() |
游客在內蒙古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石塘林景區游玩。 |
本報電(記者朱金宜)近日,避暑氣候旅游發展大會在內蒙古興安盟阿爾山市舉辦。本次會議以“挖掘避暑氣候資源價值 助力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深化氣象與文旅合作,為文旅經濟注入新動能。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熊紹員在致辭中表示,氣候資源是旅游發展的核心要素。近年來,氣象部門通過科技創新構建氣候資源評價體系,推動氣候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聯合文旅部推出“避暑旅游路線”“冰雪旅游路線”等特色產品,將氣象景觀轉化為旅游資源,助力地方打造綠色發展模式。氣象服務已成為旅游安全的“智慧護盾”,全國228家5A級景區已建成425個氣象觀測站點,多要素融合氣象服務平台覆蓋5萬余個景點,累計向導游推送預警信息2.4萬余條,服務旅游團超22萬個。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了2025年全國暑期避暑旅游推薦路線。該路線綜合夏季氣候趨勢、溫濕度、日照等指標,結合生態與交通要素,推薦16條兼具舒適性與吸引力的避暑線路,為游客提供參考。
會上,內蒙古興安盟全域獲評“避暑旅游目的地”,阿爾山市獲評“中國氣候生態市”。興安盟、四川大邑、廣西河池等地還分享了氣候資源轉化經驗,如依托森林康養、冰雪旅游等業態打造生態品牌,通過星空旅游、溫泉度假等產品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
下一步,中國氣象局將聯合文旅部門優化氣候評價體系,拓展氣象服務場景,並通過開展文化活動多維展現生態價值。熊紹員呼吁各方凝聚共識,探索氣候生態價值實現新路徑,為文旅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隨著氣候資源潛力持續挖掘,避暑旅游有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促進生態轉化的綠色引擎,助力地方特色文旅產業發展。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7月16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