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行進中國︱配一把“新鑰匙”打開舊鎖廠

人民網“行進中國”內蒙古調研採訪團
2025年07月14日10:5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下課鈴一響,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錫林南路小學的學生李奕昊和張添翼來不及換校服,背上書包、抱上籃球便趕往“廢棄鎖廠”搶場地,為即將到來的暑期訓練做准備。“安全生產”“保質保量”“銅鎖砂光車間”……這家特別的籃球館,處處刻畫著老制鎖廠的痕跡。

這處建於1975年的制鎖三廠,曾是呼和浩特市最重要的工廠建筑群之一。隨著鎖廠停止生產,廠區也逐漸荒廢。如何重新利用老舊廠房,用一把“新鑰匙”,打開舊鎖廠?呼和浩特市給出自己的答案——讓廢棄老鎖廠搖身一變,成為文化體育創意產業園。

“老鎖廠本身層高就高,很適合改造成籃球館。”勱立運營總監張艷說,“基本保持鎖廠原貌,沒有進行大幅度改動,僅對承重牆進行了一些加固。”除了籃球館,羽毛球、小輪車、武術等多個體育項目也在這處老制鎖廠落地,吸引大量市民前來運動。

青少年正在籃球館內訓練。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青少年正在籃球館內訓練。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籃球館外圍保持鎖廠原貌。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籃球館外圍保持鎖廠原貌。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張艷說:“別看現在打卡運動的人流量這麼多,我們剛來這邊開發的時候,非常荒涼。院裡堆滿垃圾,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非常糟糕,外面的一排門臉房全部關門。”

這處老鎖廠被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列入城市更新項目。2023年5月設計改造啟動,同年10月正式開園。在保留原制鎖廠歷史老建筑和老廠房工業元素的基礎上,注入年輕時尚的運動元素。

創意產業園內,咖啡館店員正在做准備工作。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創意產業園內,咖啡館店員正在做准備工作。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青少年正在創意產業園內學習樂器。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青少年正在創意產業園內學習樂器。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我們給產業園起名‘勱立’,也是蒙語‘馬’的音譯,象征著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張艷介紹,在勱立體育綜合體,我們打造了15個大小場館,每個場館都經過精心設計,融入了現代化設計元素和功能性改造。這不僅讓老廠房煥發了新的生機,更使其成為了一個集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現代化體育場所。

市民正在產業園內的羽毛球館運動。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市民正在產業園內的羽毛球館運動。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自2023年開業以來,產業園受到了廣大家長和學員的喜愛。張艷說,“暑假期間,產業園會組織各種比賽和文藝匯演,目前,周末日客流量已達到2000人次,成為了周邊社區不可或缺的健身娛樂中心。”

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工業鏽帶”到“生活秀帶”,產業園不僅豐富了呼和浩特市的體育休閑設施,方便群眾運動健身,還開拓了特色體育新空間,變園區流量為消費增量,為市民打造高層次、高品質、多樣化的體育消費體驗新場景。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體育局印發《關於恢復和擴大體育消費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勵全區各盟市因地制宜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促消費活動,提振消費信心。呼和浩特市依托具有特色的體育產業園區建設和體育產業服務供給,開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活動,不斷促進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深度融合。(楊義、白波、張力洋、富麗娟、劉藝琳、寇雅楠、趙夢月、孟佳澍)

視頻制作:劉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