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通遼市巴彥毛都蘇木:紫花苜蓿“小大模式” 鋪就生態養殖致富路

2025年07月11日15:50 |
小字號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巴彥毛都蘇木推動紫花苜蓿種植,利用庭院、沙化退化及低產田地,達4600多畝,形成“小規模大群體”模式,帶動養殖,助農牧民快速增收,走上生態致富路。

巴彥毛都蘇木紫花苜蓿長勢良好。王超越攝

巴彥毛都蘇木紫花苜蓿長勢良好。王超越攝

在科左后旗巴彥毛都蘇木巴彥毛都嘎查瑪拉沁小組,養殖戶水山家的紫花苜蓿長勢喜人,橢圓的葉片綠意盎然,朵朵紫花隨風搖曳。他熟練地完成打草、運輸、攪碎、喂牛等一系列操作,一氣呵成。

“今年在蘇木政府支持下,我用18畝果園種植紫花苜蓿,自採用自家產的草喂牛后,養殖效益大大提高,還減少了對外部飼料的依賴。”水山高興地說。

巴彥毛都蘇木是種養結合地區,黃牛存欄量始終穩定在3萬余頭,人均擁有7頭牛。為降低養殖成本、提高效益,蘇木積極幫助村民種植紫花苜蓿等優質牧草,推廣“青貯玉米大豆條帶復合種植+冬黑麥”輪作種植,構建起堅實的飼草供應體系。

據科左后旗生態文明促進會會長韓濤介紹,2022年起,科左后旗在巴彥毛都蘇木開展紫花苜蓿種植實驗示范工作,目前經濟效益初顯。種植第一年可收割兩茬,從第二年起,管理得當能收割四茬,每茬每畝產量可達4000斤。用於飼養適齡母牛,每頭牛每日飼喂10斤青草,每天可降低養牛成本6元左右﹔若用於干草銷售,每畝平均收益1000元左右。

養殖戶水山正在給牛“營養加餐”。王超越攝

養殖戶水山正在給牛“營養加餐”。王超越攝

該模式好處多,一方面,小規模種植便於農戶精細管理,能根據自家土地和養殖情況靈活調整種植規模﹔另一方面,大群體種植形成規模效應,在飼料供應、技術交流、市場銷售等方面具有優勢。通過發展養殖產業,幫助農牧民快速致富增收,帶動越來越多農牧民走上生態養殖的致富道路。(關雪峰、紀鑫、王超越)

來源:通遼市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