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點“數”成金 讓數據“活起來”

用數據還能貸款?
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董事長孫偉拿起手機,“歸集個人征信等20多項小數據,放在每個城市的APP裡。點開應用,哪家銀行屬性高,哪家銀行利率低,一目了然,老百姓自己選擇。”
當數據成為產品,變現就有了可能性。
孫偉表示,“個人普惠金融”數據產品只是數據變現的一個點。數據交易聚焦金融、醫療、能源、農牧業等領域,形成“供—需—平台”的良性循環。如農業氣象數據產品助力精准種植、交通路況數據產品優化擁堵預測、醫療預測數據產品提升基層診療效率、金融信用數據產品破解中小微企業和個人的融資難題,數據價值在多領域落地生根。
孫偉正在講解數據產品交易流程。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截至目前,在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挂牌數據資源和上架數據產品超500款,匯集高質量數據集276個,解決數據流通應用場景需求300余種,建立了能源、交通、金融、醫療、農牧業、算力等15個數據專區,匯聚數商561家,發放數據資產登記証書300余個,完成自治區首筆數據資產質押融資貸款1000萬元。
孫偉表示,作為自治區唯一數據流通樞紐,數據交易中心圍繞“數據產品聚集平台+生態構建者+綜合服務商+發展試驗田”的四大功能定位,通過登記、交易撮合、技術賦能,打通數據供需壁壘,打造全國數據要素市場的“內蒙古模式”。
“截至目前,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已完成數據交易51筆,在2024年10月26日完成驗收后的半年多時間內實現交易額超6600萬元。”孫偉說,“中心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創新以及場景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呈現出了交易需求增大、產品種類豐富、參與主體活躍、規模快速增長的態勢。”
據了解,數據交易中心今年4月已納入國家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倡議推進組,將通過打造輻射西北、聯動全國的數據流通網絡,加速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
內蒙古自治區氣候涼爽、電源充沛、區位優勢突出,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沃土”。近年來,內蒙古先后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將數字經濟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逐步構建起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基礎。(楊義、白波、富麗娟、張力洋、劉藝琳、寇雅楠、趙夢月、孟佳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