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科爾沁答卷

通遼市科爾沁區: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小柿子結出共富果

2025年07月03日10:29 |
小字號

在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小小的草莓柿子,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大“引擎”。當地以淼新農牧業有限公司為核心,串聯起村民增收、集體壯大、產業升級的發展鏈條,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共富之路。

“這得打葉子了,你看這個綠尖一點兒都不濃了,這現在遮光這部分,你必須得打了。”上午9點,淼新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宏民已經穿梭在大棚裡,查看草莓柿子的生長情況。誰能想到,如今帶動一方發展的特色產業,起初因經驗不足讓邵宏民交了不少“學費”。

“當年因為技術不成熟也賠了好多錢。我原先種過硬粉,按硬粉的管理方式種植草莓西紅柿,現在一看技術要求差別還是很大。”邵宏民說。

痛定思痛,邵宏民踏上尋方之路。他引進遼寧新民的成熟技術,聘請當地技術員,改進種植方法。

“他們這個技術特別成熟,咱們也雇了新民的技術員,從精品果的產量上提升了,從品相上也提升了。咱們現在基本平均每畝能產到8000斤。”邵宏民回憶道。

2024年,他還引入水肥一體化技術,既省人工又提效率。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用工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他就近招聘員工,讓周邊村民也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在這裡務工的海亞茹說:“在棚裡干活和外邊干活是兩碼事,在棚裡干活,一年四季都有活,刮風下雨在這裡都能干。像我們這歲數一年能掙3萬多塊錢。”

邵宏民的草莓柿子產業蒸蒸日上,張家村集體經營的大棚也需要一個好品種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今年3月,鎮黨委政府牽線張家村與邵宏民達成合作。

錢家店鎮張家村黨支部書記馬志喜說:“淼新提供技術指導,幫我們協調銷售,提供種苗。啥時候追肥了,請他們給技術指導。現在有兩棟大棚,等這茬下來之后,大概9月份還種一茬,下茬應該比這茬利潤更大。”

淼新草莓柿子產業的優勢,讓錢家店鎮看到了帶動薄弱村增收的希望,將其作為助力集體經濟發展的突破口。

“淼新草莓柿子項目精准契合科爾沁區萬畝設施農業園區發展藍圖,與周邊農業項目實現優勢互補。契合當下消費者對特色農產品的需求,在市場上備受青睞。”錢家店鎮副鎮長閆明介紹道。

今年,錢家店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整合中央和自治區兩級專項扶持資金1875萬元,創新實施“跨村聯營抱團發展”機制,組織15個村聯合建設佔地400畝的現代設施農業園區。這一方式改變了以往各村單打獨斗的局面,在投資上更具抗風險能力,也能獲取更大的規模效益。科技園建成后預計對全鎮產業升級都能起到帶動作用。

閆明說:“直接推動15個經濟薄弱村實現年增收5萬元以上,預計園區年利潤可達300萬元。該項目以園區為核心示范點,通過技術輸出、品牌共享、市場聯動,逐步帶動全鎮42個村集體經濟協同發展,形成‘核心突破、多點開花、整體提升’的發展格局。”

從單打獨斗到聯農帶農,從技術瓶頸到科技賦能,錢家店鎮的草莓柿子產業,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串聯起農戶增收益、集體增實力、產業增活力的鄉村振興新路徑。下一步,錢家店鎮將持續深化“紅色引擎”驅動作用,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王穎、魏世軍)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