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產業帶動 技能提升 品牌引領 服務保障

內蒙古多輪驅動鋪就農村牧區勞動力“增收路”

2025年06月29日09:0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夏日時節,位於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准格爾召鎮的滿世集團現代農業生態園一派繁忙景象。清晨的露珠還未散去,大棚裡採摘好的瓜果蔬菜已經送至園區果蔬分揀中心,有序進行過秤、分揀、包裝。

  “今天摘了150公斤西紅柿,趁著新鮮趕緊送到分揀中心。我和老伴兒在這裡工作已經5年多了,平時在大棚裡種蔬菜,公司還管吃管住。老兩口每月能掙8000多元工資,心裡踏實!”農業生態園種植員郝勇樂呵呵地說。

  郝勇今年55歲,是准格爾旗布爾陶亥蘇木鏵尖村的村民。2019年,在滿世集團現代農業生態園成立之初,他應聘成為園區裡的第一批種植員。園區不僅提供設施完善的夫妻宿舍,還配備了衛生間、洗澡間、飲水機和洗衣機,生活非常便利。

  作為內蒙古首家納入全國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名錄的農業示范基地,滿世集團現代農業生態園堅持思維工業化、定位差異化、經營品牌化、生產標准化、管理精細化、產品禮品化的經營理念,著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大量的就業機會隨之而來。“多年來,公司積極探索聯農帶農機制,通過租賃村集體閑置大棚、提供農副產品銷售支持、吸納農牧民家門口就業等多種方式助農增收。”滿世集團現代農業生態園總經理屈躍說。

  產業興則就業穩。近年來,內蒙古著力延伸農牧產業鏈條,形成就業服務產業、產業帶動就業的格局。目前,全區累計建設1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3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3個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園、70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有力推動了農村牧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內蒙古各地大力發展設施農業、舍飼圈養、庭院經濟,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就業機遇,增強農牧民的增收能力。

  就業跟著產業走,培訓跟著就業走。今年,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繼續在33個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旗縣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專題培訓行動,穩定傳統農業生產領域的就業崗位﹔圍繞新型經營主體就業及增收需求,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主體帶頭人,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就業帶動能力﹔創新開展新型經營主體數字化技能應用能力提升、農機手技能提升和鄉土文化能人培訓等專題班,加快培育內蒙古農牧領域緊缺人才,實現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增收。

  更換被褥、開窗通風、打掃衛生……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頤園養老院上班的林晶一大早就忙乎起來了。“剛開始不懂護理知識,多虧了興安家政為我們提供了多次免費培訓,我的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四級証書都考下來了,養老院的老人們也夸我越來越專業。我家地少,靠種地收入有限。在養老院上班一年能掙4萬多元,供孩子上學輕鬆多了,還不耽誤照顧家裡人,日子越過越有盼頭。”林晶說。

  2022年以來,興安盟向興安家政投入119萬京蒙協作資金用於職業技能培訓,累計培訓1000余人。近年來,興安盟積極培育打造興安家政等勞務品牌,提高農村牧區勞動力職業技能,幫助農村牧區勞動力實現就業。“截至目前,興安盟組織農牧部門、人社部門累計開展‘十站巡回·送崗到家’‘京蒙協作職通未來’等京蒙協作招聘活動11場次,通過11個京蒙共建產業園區提供就業崗位、8家認定京蒙勞務協作就業基地‘定向培訓’、引進29家北京企業落地興安盟就近就地吸納就業以及就業推介官推介宣傳等方式共實現就業4.29萬人。”興安盟農牧局副局長蘇立德介紹。

  打造一個勞務品牌,培育一批技能人才。內蒙古把發展勞務品牌作為帶動農村牧區勞動力就業的重要抓手,持續開展“春風行動”“京蒙勞務協作專場招聘”等活動,打造了“興安家政”“突泉焊工”“庫倫護工”“敖漢架線工”等32個勞務協作品牌,加大勞務輸出組織力度。今年以來,京蒙兩地先后在赤峰市、興安盟舉辦了“京蒙協作職通未來”京蒙勞務協作活動,京蒙兩地110多家企業參加活動,提供崗位6萬余個。

  今年71歲的張小仁是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可可以力更鎮福如東村的脫貧戶。自從成了村裡環境衛生公益崗的保潔員,他每個月多了300元的收入。“每天起來打掃片區內的衛生,村裡環境好了,我還能在家門口掙錢,心裡高興得很。”張小仁說。

  就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本措施,做好就業幫扶工作,關系群眾冷暖,關系民生底線。內蒙古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脫貧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機制,全力穩就業、防返貧、促發展。今年一季度,全區脫貧人口務工就業規模達到21.3萬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住了就業就穩住了千家萬戶的“飯碗”。從廣袤田野到現代園區,從技能培訓課堂到京蒙協作招聘現場,從公益性崗位建設到勞務品牌打造,內蒙古正在通過產業帶動、技能提升、品牌引領、服務保障多輪驅動,為農村牧區勞動力鋪就一條條家門口的“增收路”、技能成才的“發展路”。(記者 韓雪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