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准格爾旗:傳統農副產品實現增值利用

2025年06月20日09:2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6月17日,走進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十二連城鄉腦包灣村秸稈綜合利用加工廠,智能化生產線將田間秸稈轉化為高營養的牛羊飼料,工人正在加緊生產一批100噸的復合型全日糧訂單。自動化輸送線上,全自動碼垛機器人靈活舞動機械臂,將成噸的草料精准堆疊。技改后的生產線產能翻番,產品升級多樣化,年產量直指萬噸大關。

  近年來,准格爾旗以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加速產業發展,將田地裡的秸稈、時令蔬菜等農產品變相轉化,通過壓縮、打包、腌制等深加工,實現從源頭到終端處理,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實現“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生態增益”的綠色轉型。

  “我們從5月14日開始就趕制一批產量為100噸的訂單,每噸1880元,共188000元。技改后自動化程度更高了,人工成本也降下來了,又開發出幾種新品,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力了。”負責秸稈加工的准格爾旗沃聖馨元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鄔帥說。

  當傳統農業遇到現代科技,作為准格爾旗首批社區集體經濟的沙圪堵鎮咸菜工廠則演繹著另一場“舌尖上的革命”。工廠將“老味道”做出了新花樣,延長了時令蔬菜的保質期,既保証農戶增收致富,又帶動了傳統加工業。近一年時間,產品品類不斷豐富,銷售渠道日益拓寬,小咸菜做出了“大文章”,銷售額突破30萬元大關。與此同時,沙圪堵鎮開源社區黨支部書記賈俊霞每天都會通過直播帶貨形式銷售本社區生產的20余款咸菜產品,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小鎮味道咸菜更加名聲大噪。

  “周一和周五上午8點半到12點是我們的直播時間,下午進入打包時間段,保証第二天能把快遞發出。目前我們的咸菜已經銷售到了海南、福建、上海、北京等地,讓很多在外游學、工作的人們都能嘗到家鄉咸菜的味道。”賈俊霞說。

  這裡沒有真正的閑置物,隻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從秸稈飼料到風味咸菜,准格爾旗構建起“田間—車間—雲端”的立體產業鏈,秸稈碎屑在流水線上蛻變為“畜牧黃金”,陶壇封藏時蔬醞釀舌尖上的“鄉愁經濟”。通過深加工技術革新與電商渠道賦能,傳統農副產品突破地域限制巧變“綠色財富”,闖出一條“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生態增益”的鄉村振興和綠色產業轉型之路。(記者 郝雪蓮 准格爾旗融媒體中心記者 崔凱 王麗曼)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