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沁旗:織就基層治理“平安網”

錫伯河畔蛙鳴初起,馬鞍山下草木蔥蘢。初夏時節,一幅基層治理的嶄新畫卷在赤峰市喀喇沁旗徐徐展開。
6月17日,走進喀喇沁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寬敞明亮的接待大廳內,功能區劃分井然有序,引導標識清晰醒目,各項事務一目了然。
“以往場地狹小、辨識度低,群眾辦事多有不便。如今場地擴容,辦事便捷,功能分區也更為明晰。”談及升級后的綜治中心,家住喀喇沁旗河北街道的劉淑芬連連稱贊。
作為赤峰市基層治理創新的先鋒,喀喇沁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資源融合統籌、部門協同共治、機制創新驅動、數字科技賦能、多元解紛護航為工作思路,全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為小城的和諧穩定筑牢堅實屏障。
為打造群眾身邊的“暖心港灣”,喀喇沁旗立足區域實際,對原有綜治中心實施升級改造工程,將綜治中心面積擴大至400平方米,並整合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訪局在內的14家單位入駐中心,設置綜合辦公室、群眾登記室、群眾接待室、人民調解室、行政復議審理室、信訪接待室等多個特色功能區,實現一體集成辦公。
僅2024年,綜合接待區接待群眾咨詢和辦理業務達2000余人次,群眾滿意度超90%﹔矛盾調解區成功調解鄰裡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經濟糾紛等14類常見矛盾糾紛151起,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接待來電、來訪咨詢共11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821件,真正做到有問題“隻進一門、隻到一窗、隻跑一趟”,構建起矛盾糾紛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服務的高效體系。
在綜治中心調解服務區“姜鐵嘴調解工作室”內,滿牆錦旗與陳列的獎牌構成獨特風景。
“這些榮譽得益於‘三步調解法’,即現場問診精准把握矛盾症結、聯動會診整合多方調解資源、跟蹤復診防止問題反復。”喀喇沁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調解員姜志剛介紹,該調解法已成功化解糾紛400余件,調解成功率提升至98%。
自2019年起,喀喇沁旗先后修訂《綜治中心工作首問責任制度》《綜治中心協作配合制度》《綜治中心工作例會制度》《綜治中心受理分流轉辦督辦管理制度》等文件,持續落實工作人員培訓、經費保障等制度機制,為綜治中心高效運轉提供堅實保障。隨著全旗11個鄉鎮(街道)綜治中心相繼建成,逐步搭建起網格、村(社區)、鄉鎮(街道)、旗四級調解體系,精心構建“一站式”受理機制、多元調解機制、“受理—分流—辦理—反饋—評價”閉環管理機制等一系列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矛盾糾紛協調聯動“大調解”工作格局。
依托精准對接需求、整合多元資源的工作機制,2024年,喀喇沁旗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矛盾3134件,調解成功3131件,調解成功率99.9%。法官、律師等共開展法律服務362次,辦理涉農法律援助案件153件,一批“硬骨頭”糾紛得以有效化解。
科技賦能,點亮基層治理“智慧明燈”。喀喇沁旗依托“雪亮工程”,建成覆蓋城鄉的視頻監控網絡,新增高清監控攝像頭56個,實現了重點區域、主要道路、人員密集場所的視頻監控全覆蓋。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可以對全旗11個鄉鎮(街道)、175個村(社區)重點區域的社會治安狀況進行全方位、實時化的監控、分析與研判,並能迅速展開指揮調度,對各類突發狀況做出及時響應。同時,綜治中心推廣應用“赤子峰格”小程序和街道“智慧窗”動態監測系統,網格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APP實時上報工作信息、排查情況、矛盾糾紛等。
“過去處理群眾訴求流程繁瑣、效率較低,如今智能系統全程輔助,實現快速引導、錄入、分流,還具備矛盾預警功能。群眾隻需進一扇門,就能高效解決各類問題,既省心又省力。”喀喇沁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工作人員錢海勇感慨道。
2024年,喀喇沁旗累計上報各類信息799條,信息處置率達100%,工作效率顯著提升。
從“暖心港灣”到“智慧明燈”,喀喇沁旗的“平安網”正為更多地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理樣本。(記者 王塔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