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山區:助企行動正發力

夏風和暢,萬物競秀。在赤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元寶山產業園職工餐廳,一場別開生面的“午餐會”正在進行。園區管委會負責人與分管基建、安監的工作人員圍坐一桌,熱氣騰騰的小米粥還未喝完,蒸汽管廊建設的設計方案、安全預案等關鍵問題已逐一敲定。
這個場景,是元寶山區助企行動的具象化寫照。今年以來,該區全面掀起助企行動新熱潮,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向縱深發展。
“4個月完成從注冊到開工”的中科潤資項目,見証了“元寶山速度”的誕生。如此高效的服務得益於元寶山創新實施的項目全生命周期幫辦機制:組建專業代辦員隊伍,推行項目管家制度,建立“1名項目管家+1名項目單位聯系人+1名項目專員+1個項目管家團”的“1+1+1+1”項目管家服務機制,將審批時限壓縮60%以上。目前,園區重點項目平均落地周期已從原來的8個月縮短至6個月,真正實現“簽約即開工”的服務承諾。
企業落地快,生產要素也要有保障。去年年底,赤峰三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天然氣管道成功接通。這家化肥生產企業過去使用罐裝燃氣,每立方米5—6元的成本讓產品競爭力大打折扣。元寶山區工作專班多方協調,最終促成管道天然氣接入,使燃料成本降至3.6元/立方米,年節省開支超百萬。
這樣的案例在元寶山區數不勝數。瑞陽化工用煤指標告急,園區48小時開辟綠色通道﹔通瑞能源物流受阻,3天完成道路延伸工程﹔化工項目質檢缺位,政府投入150萬元引入第三方服務。創新建立的“一企一聯絡員一聯絡秘書”機制,形成問題收集、交辦、辦結、問效的閉環體系,今年已解決企業難題18件,辦結率達75%。
人才安居,才能為城市建設賦能蓄勢。近年來,元寶山區創新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通過構建“衣食住行娛”全鏈條服務體系,讓外來人才真正“落地生根”。在硬件配套上,建有人才公寓、社區食堂,配套共享洗衣房、淋浴房等設施﹔在服務保障上,為20余家企業通勤車開辟快速通道﹔在人文關懷上,定期舉辦“緣定元寶山”青年聯誼活動,已促成50對青年締結良緣。
“助企行動是重中之重,要以要素保障的硬舉措提升營商環境的軟實力,讓企業心無旁騖謀發展。”元寶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張志偉說,元寶山區正以“政企共生”的治理智慧,破解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題困境,這座曾以資源著稱的老工業基地,正煥發出“近者悅、遠者來”的全新生機。(記者 肖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