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縣:搭建“老有所為”新平台
2025年06月18日09:5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張書記,腳步這麼快,著急干啥去呀?”
“下午二小有節愛國主義講座,我得給同學們好好說道說道,讓我們的孩子知道武川有多少紅色歷史佳話,有多少感人至深的大青山抗日英雄故事。”
這是武川縣“五老”宣講團成員75歲退休干部張天富幾十年如一日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日常縮影。
今年以來,11名“五老”宣講團成員,走進社區講堂、家長學校、公益課堂,圍繞家風家教、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開展系列宣講。截至目前,已開展各類宣講12余場次,覆蓋1800余人次。
近年來,武川縣借助老干部“政治、經驗、威望”三大優勢,立足家庭、社區、社會,鼓勵引導老干部在基層治理和“六新武川”建設中彰顯“桑榆”擔當,通過“三個融合”推進“五老”群體更好服務群眾,特別是在服務未成年人工作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該縣縣委組織部整合現有資源載體,把老干部工作、社區工作與關心下一代工作有機融合推進,實現了陣地融合、工作融合、人員融合,積極探索為老服務與發揮老干部作用最優解。
同時,武川縣組織老干部就近就地參觀考察,開辟老干部獻計新途徑。結合打造全縣重點項目,每年至少組織1次老同志就近開展參觀考察活動,覆蓋老干部達110余人次,為重點項目建設建言獻策,鼓勵他們持續關注家鄉新變化,為縣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發揮余熱。
組織部門還為老干部搭建“思政課堂”,保障老干部卸職不卸責、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始終踐行黨的宗旨。持續常態化組織全縣離退休老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開展榮退儀式,重溫入黨誓詞,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確保老同志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踐行使命。
武川縣通過搭建老有所學、老有所為各類服務平台,為老干部做好“充電”“蓄能”工作,讓他們持續為服務群眾“放電”。(記者 鄭學良)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