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良種筑基 設施升級 智慧賦能

赤峰傳統牧業向畜優牧興邁進

2025年06月14日08:5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牲畜存欄2378.8萬頭隻,穩居內蒙古榜首﹔

  肉牛、肉羊、生豬、禽出欄量均名列前茅﹔

  肉類綜合生產能力達165.7萬噸,蛋產量達40.3萬噸,均排內蒙古第一。

  一連串亮眼的數據,是赤峰市畜牧業向畜優向牧優邁進的有力注腳。

  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重畜牧。如何讓傳統牧業煥發新生?赤峰市聚焦良種繁育、力推設施升級、擁抱智慧科技,打出了一套提質增效的組合拳。

  產業要強,良種是核心。赤峰市立足實際,將肉牛改良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通過基礎母牛提質增量、肉牛凍精推廣、配備冷配器材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快改良步伐,為肉牛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同時,通過定期開展肉牛改良技術員技能培訓,舉辦改良員技能大賽,培優升級肉牛改良技術。

  在巴林右旗大板鎮浩饒沁嘎查塔日家庭牧場,全部肉牛使用凍精進行自繁自育,場內的架子牛品質明顯高於其他場戶普通架子牛,平均每頭價格高出2000元左右。“2024年,我們完成西門塔爾肉牛凍精冷配1900多頭,受胎率高達90%,在周邊養殖場戶中贏得了高度信任,一年下來,改良收入就有20萬元。”牧場負責人特木熱自豪地說,通過技術培訓我現在既是養殖戶,也是肉牛改良技術員。

  與此同時,赤峰市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廣優質種公羊,突出本地自主培育羊品種的特色優勢,致力於提升肉羊單產效益,為打造百億級肉羊產業筑牢根基。目前,全市現有種羊場34家,年出場種羊4.4萬隻。

  搞好養殖,設施是保障。在持續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同時,赤峰市的設施畜牧業也成績斐然。在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蘇木阿裡木圖嘎查,牧民胡格吉樂嘗到了舍飼養殖的甜頭:“精准掌握繁育時間,羔羊成活率高了,管理規范了,羊的品質也上去了。”2024年,他家因羊的品相好、肉質佳,每隻多賺了300元,還保護了天然草場。

  胡格吉樂的經歷,正是赤峰市推動設施畜牧業發展的生動寫照。在發展設施畜牧業的過程中,赤峰市探索出規模適度、標准化生產、生態循環、智慧管理的發展路徑,不斷提升規模化和標准化水平﹔通過科技賦能與項目扶持,引導養殖場戶改造升級基礎設施,建立健全標准化生產體系,大力發展規模化、標准化養殖﹔通過加強扶持引導、推動標准提升、推廣良種良機和服務以及完善大數據平台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培育畜牧業發展新動能。

  2024年,赤峰市新增舍飼棚圈面積114.1萬平方米,新增舍飼圈養牲畜90.5萬頭隻,配套畜牧業設備約32萬台套。

  提高效益,科技是支撐。“‘草原雲牧’幫了大忙!在手機上就能隨時查看每頭牛的情況,還能建系譜檔案,避免近親繁殖,管理方便多了。”阿魯科爾沁旗坤都鎮烏森義和嘎查牧戶巴音布和道出了智慧畜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便利。

  自2021年起,赤峰市農牧局借助互聯網優勢,打造了數智牧途——赤峰市肉牛大數據平台,並同步開發了“草原雲牧”“草原雲牧助手”和“畜安安”微信小程序,大力發展智慧畜牧業,為肉牛產業裝上了數字引擎,讓眾多養殖場戶享受到智慧養殖的便利。

  今年3月,“草原雲牧”正式接入全球領先的DeepSeek大模型,成為國內首個融合AI技術的畜牧業智能平台,助力肉牛生產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截至目前,赤峰市肉牛產業大數據平台錄入肉牛信息210余萬頭,覆蓋養殖場戶9.3萬戶以上,數字服務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做強畜牧業經濟,是我們融入發展大局、貢獻農牧力量的核心。”赤峰市農牧局局長比其格圖表示,未來將繼續提高站位,聚焦主責主業,以良種繁育、設施升級、智慧賦能為抓手,持續推進“畜優牧興”,為保障全區乃至全國優質畜產品穩定供給貢獻赤峰力量。(記者 王塔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