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文明實踐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5年06月12日16:02 |
小字號

從鄉鎮到村庄,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個善舉到一次次文明實踐,從點滴小事匯聚成連綿不斷的文明實踐浪潮,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的文明之花正以繽紛絢爛的姿態綻放。

“選兩三片粽葉,把粽葉折疊成漏斗形狀,在中間放入江米和紅棗。”在土貴烏拉鎮解放社區,居民胡潤花正在耐心地示范著包粽子的步驟,周圍圍滿了社區工作者和居民,大家一邊認真觀看,一邊躍躍欲試。

在胡潤花的悉心指導下,年輕人紛紛動手嘗試。起初,他們的手法略顯生疏,但在不斷摸索中逐漸熟練起來。這時,居民王金鳳在一旁分享起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故事:“我小時候過端午,那可熱鬧了。那時候家裡窮,粽子也不像現在這麼豐富,但每家每戶都會盡力包上一些。包粽子的時候,大家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那氛圍別提多溫馨了。”王金鳳的話仿佛一把鑰匙,打開了時光的閘門,周圍的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陣陣感慨。

“居民遇到急事,身邊的鄰居第一時間給予幫助,鄰裡之間互幫互助的場景隨處可見,鄉鎮文明創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文明實踐真正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成為社區和諧發展的重要支撐。”解放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楊艷麗說。

在土貴烏拉鎮,文明之風如春風化雨,不僅浸潤在傳統節日活動的歡聲笑語裡,更在日常的文化文藝活動中持續吹拂,讓小鎮處處洋溢著文明氣息。

“文明新風暖心房,社區和諧喜洋洋,鄰裡互助情誼長,攜手共筑好風光。”土貴烏拉鎮紅衛社區裡,藝術隊的成員們正為端午節的演出進行緊張排練,二胡悠揚的旋律、笛子清脆的聲響、鼓點激昂的節奏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文明的樂章。一旁,社區居民張大爺正看得如痴如醉,眼睛緊緊盯著表演,嘴裡還小聲念叨著:“這節目編得好啊,把咱的生活都演進去了。”

像這樣精彩且富有意義的文藝活動在土貴烏拉鎮可不少見。如今,在土貴烏拉鎮18個村(社區)都成立了業余文化隊,他們活躍在鄉村、社區和街道,常態化開展文化文藝活動、科普宣傳、健康普查服務……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居民文明素質,為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營造濃厚氛圍。

“文藝隊是社區文明創建的一支主力軍。他們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將抽象的文明理念變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通過小品、相聲等形式,將文明出行、愛護環境、尊老愛幼等文明行為融入表演,讓居民們在歡笑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土貴烏拉鎮紅衛社區黨總支宣傳委員范麗表示,許多居民在觀看了文藝隊的表演后,深受感觸,主動報名加入志願者隊伍,為社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些生動的場景,正是土貴烏拉鎮入選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的有力注腳,也是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重要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而在這裡,還有更多創新舉措在推動著鄉村治理和文明建設不斷向前。

“王書記,您好!我通過參與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已經攢夠100積分啦,現在想用這些積分兌換一瓶洗潔精。”在納令溝村委會的文明團結超市裡,老黨員王榮花正手持“積分存折”兌換獎品。

在納令溝村,村民們幾乎人手一本這樣特殊的“存折”,它記錄著村民們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點點滴滴,是文明與善舉的見証。

“納令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工作模式,推出文明‘存折’。村委會借鑒銀行存折運作,遵循一戶一折原則,將文明積分以存折的形式呈現,依據村民參與公益、文化活動,以及鄰裡互助、環境治理、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活動情況登記積分,村民可用積分兌換米面糧油、家居用品等。”納令溝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王彩霞表示,文明團結超市運行后,村民們不再只是“站著看”,而是主動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主動清掃自家的房前屋后,還幫助村裡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清掃。如今,村庄道路寬敞平坦,村前屋后干淨整潔,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近年來,土貴烏拉鎮堅持‘一盤棋’推進,把文明融入發展的每一步。清理背街小巷、改造老舊房屋,人居環境的蛻變讓群眾生活更舒心﹔通過挖掘鄉賢故事、評選文明家庭,用身邊榜樣帶動鄉風轉變,鄰裡互幫、志願服務蔚然成風。”土貴烏拉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大鵬表示,下一步,土貴烏拉鎮將以獲評“全國文明村鎮”為新起點,持續鞏固文明創建成果,不斷提升文明創建水平,奮力譜寫鄉村振興和文明建設新篇章。(郝帥鵬)

來源: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