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企暖企政策“落地生根” 安企惠企行動“落地生金”
內蒙古精准助企激活市場活力

6月10日,走進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政務服務中心“企業服務專區”,身穿“幫您辦”藍馬甲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著前來咨詢的企業代表。各綜合窗口處整齊排列的“事項明白卡”格外醒目。每張卡片通過文字說明與動態二維碼相結合,針對不同辦事場景提供精准指引。
“之前辦理手續時,由於對相關流程不熟悉,常常會出現資料准備不全的情況,需要跑好幾趟,現在有了專職代辦員全程陪同,我們在填報材料、操作報建系統時特別順暢,這個服務真是太貼心了。”蒙能集團前期部負責人李娜說。
2024年以來,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將原有“企業服務專區”進行升級改造,涵蓋了科創服務、政策服務、幫您辦等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的事項,努力把企業問題“一辦到底、一幫到底、一管到底”。
目前,內蒙古已組建企業服務(幫代辦)專員2410人,2025年以來,先后為企業提供幫代辦服務4萬次,助力500多個項目加快落地。
幫代辦是內蒙古助企行動中的舉措之一。內蒙古開展“六個行動”以來,在“六個行動”之一的助企行動中,由自治區國資委牽頭,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工信廳、發改委、地方金融管理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市場監管局、科技廳分工負責,協同聯動,各盟市全面參與,“零距離”為企業紓困解難,“心貼心”助企業高質量發展,護企暖企政策“落地生根”, 安企惠企行動“落地生金”。
建立企業問題台賬 “一類一策”助企前行
“我們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改造,不僅降低了能耗,還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現在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是包頭市工信局積極牽線搭橋,幫助我們與科研機構合作,最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6月10日,包頭市一家從事黑色金屬冶煉的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面前戴著隔熱面罩的工人正熟練地操控著液壓機械臂,身后軌道摩擦聲混雜著設備轟鳴,熾熱的生產氣息扑面而來……
為了穩住工業經濟“基本盤”,包頭市打出助企“組合拳”。包括對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開展包聯幫扶,通過實地走訪、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收集企業反饋問題,建立在產企業問題台賬,按照“一企一策”“一類一策”形成解決方案。
“我們先后深入729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調研幫扶,累計服務企業893次,幫助企業解決問題191項。”包頭市工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採取“專班幫”的方式與企業“面對面、一對一”溝通,採用“聯動幫”的方式對企業發展中的堵點、難點進行集中研判……內蒙古各盟市助企服務紛紛出招,提高辦事效率,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自治區國資委黨委副書記、主任陳波介紹,目前,內蒙古通過搭建平台窗口,暢通了企業“線上+線下”渠道。
自治區發改委持續推廣“蒙企通”民營企業綜合服務平台﹔今年3月份上線運營的“國企服務台”為國有企業遠程咨詢反饋提供便利﹔各盟市也積極搭建助企平台、增設涉企服務專席、優化12345便民服務熱線、完成企業服務專屬知識庫場景建設。
用好金融政策“活水” 精准“滴灌”惠企政策
企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滋養。前段時間,巴彥淖爾市一家經營電子產品的企業因為資金緊張一度面臨歇業。5月30日,巴彥淖爾市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辦公室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工作的公告》,公告裡好多產品憑信用就能貸款,企業負責人張軍一下看到了希望。“有一款產品只要有代發工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信息作依據,就能貸到300萬元,利息不高。這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張軍激動地說,他已經從網上進行了申請。
在呼倫貝爾市,當地金融監管分局針對當地地廣人稀的特點,發揮“四級垂管”執行效能,運用“互聯網+”服務模式,梳理匯編出轄區內33家銀行機構的194個信貸產品,滿足各類企業需求。比如針對企業急需資金但抵押擔保不足的困境,為其推薦“極速貸”線上信用貸款產品,從企業提交申請到貸款發放僅用1小時。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內蒙古監管局等部門針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專門出台具體舉措,解決信息差、抵押少、放款慢、融資貴、覆蓋低等問題,使各類惠企政策真正精准“滴灌”到民營和小微企業。
目前,內蒙古多部門整合建立的統一融資信用服務平台匯總歸集14類37項企業信息,開發小微企業專屬信用融資產品,全區銀行發布信貸產品達到3493個。為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抵押少”問題,今年自治區人民政府設立了1億元信用融資風險分擔資金,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治區財政廳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內蒙古監管局聯合出台《民營中小微企業信用融資風險分擔資金管理辦法》,引導銀行通過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政府提供10%的風險分擔資金,緩解了民營和小微企業普遍存在的抵押少、擔保不足的困難。
企業訴求盯辦到底 聚力驅動發展引擎
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在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政府欠款要賬難、政府承諾兌現難3類民營企業反映最突出的“老大難”問題上,採取有效措施推進解決。
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局長馬文介紹,一方面通過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幫助14.7萬戶小微民營企業獲得授信1404億元,其中13.3萬戶企業獲得貸款1088.2億元。當前該機制服務對象已從小微民營企業拓展到全部民營企業﹔另一方面則通過對接依法治區辦和自治區清欠專班,幫助民營企業解決拖欠賬款問題,並推動有關盟市、部門兌現招商合作協議。此外,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近期還建立了民營企業訴求幫辦代辦機制,對於企業反映的訴求每10天調度辦理進展,並向企業反饋階段性辦理結果,直至辦結,切實做到“企業提出訴求,我們盯辦到底”。
企業參與招投標需要繳納投標保証金,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証了合同履約,但也給參與投標較多的中小企業增加了資金成本。為此,今年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在助企惠企行動中打好“三減”組合拳,推進1000萬元以下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承諾制減免投標保証金,以真金白銀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
“這一張承諾書交上去,給我們直接免除了12萬元的保証金。”回想起今年4月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工程項目交易系統提交信用承諾,使企業成功享受到投標保証金全額減免的政策紅利,參與投標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城市供熱管網及設施綜合更新改造工程的一家企業資料員岳紅秀仍然激動。
據悉,這一政策實施以來,包頭市累計為6069家投標企業減免投標保証金約5.83億元,投標活躍度由2023年的2.14躍升至目前的4.62﹔呼和浩特市累計為5491家投標企業減免投標保証金約4.67億元﹔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市等盟市也都相繼開展1000萬元以下政府投資工程項目減免投標保証金,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一張信用承諾書即可免繳投標保証金,內蒙古的這一舉措切實為企業減了負、鬆了綁。
深耕助企“服務田”,激活發展“強引擎”。一項項務實貼心的助企政策、助企行動,不斷釋放惠企紅利,激活市場活力,截至4月底,內蒙古經營主體(含分支機構)發展到295.12萬戶,同比增長5.42%。其中,民營經濟同比增長5.6%。(記者 李國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長調呼麥唱響贛鄱大地
- 6月10日,由錫林浩特市委宣傳部、錫林浩特市文聯主辦的“聆聽天籟之音 共賞非遺之美——北疆文化神州行”活動走進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藝術家們通過潮爾道、長調、呼麥等藝術形式,將北疆草原的遼闊與壯美,人民的質朴與熱情,化作一曲曲直抵心靈的文化交響,唱響贛鄱大地。 在潮爾道合唱《旭日般升騰》中,多聲部演唱如草原晨曦般層層鋪展,渾厚的低音與嘹亮的高音交織成天地共鳴的恢宏樂章﹔《錫林郭勒大草原》的長調悠揚婉轉,似風掠過草海,將聽眾帶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之境﹔呼麥《洪格爾英雄贊》低沉震撼,仿佛能聽見蒙古馬鏗鏘有力、奮勇向前的足音……一個個精彩的節目,博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