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爾沁區:特色種養殖產業 點燃鄉村振興引擎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通遼市科爾沁區立足現有的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走出了一條產業興農民富的新路子。
在木裡圖鎮頂合興村沙參、防風藥材套種實驗基地裡,一派繁忙景象。為了能讓藥材長得更好,工人們手持工具正在進行除草和修剪工作。這片557畝的種植基地,於2024年6月17日開始種植。沙參和防風的生長周期在兩年左右,目前中藥材正值生長期。
中藥材種植項目負責人馮國祥並非本地人,之所以選在木裡圖鎮頂合興村種植,除了土地特別肥沃適合種植外,木裡圖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關鍵。
“政府領著我們承包地看地,政府領導和村領導都很支持,還做了各項保障,包括機電井配套等等。”木裡圖鎮中藥材種植項目負責人馮國祥說。
馮國祥介紹,今年防風預計畝產量約在1200斤,價格在每斤15元左右。沙參預計畝產量約500斤,每公斤價格在45元—50元之間,預計在9月中旬可以收獲。良好形勢讓馮國祥信心倍增,接下來中藥材種植預計還會再擴展一萬畝。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也為頂合興村的老百姓帶來不少增收。
“我們把地流轉出去之后,得一部分收入,而且還省心。另外他們也用人工,我們沒事的情況下,可以出來打工,雙方面收入,還解決了農閑時候的務工問題。”木裡圖鎮頂合興村村民李敬春說。
除了在特色種植上發力,木裡圖鎮的特色養殖也漸成規模。在木裡圖鎮西花燈嘎查鳴揚鴕鳥養殖園內,一隻隻鴕鳥或在悠閑散步,或在低頭覓食,場面生動有趣。
科爾沁區鳴揚鴕鳥養殖園負責人劉麗艷介紹:“我從2012年開始養殖鴕鳥,最初是進了20隻小雛,到現在咱們現存欄有280多隻,然后種鳥是180多隻。最高峰時候存欄是400多隻。”
木裡圖鎮還推薦劉麗艷獲評2023年內蒙古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同年她在中國農業大學接受了培訓。今年,鳴揚鴕鳥養殖基地還被中國農業大學評為優秀頭雁教學基地。
劉麗艷說:“通過頭雁學習,我認識了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同班同學。其中,有一個同學要跟我規劃合作養殖,我們的鴕鳥養殖就可以擴大規模。通過一產二產三產的結合,把鴕鳥產品打造出去。”
如今,木裡圖鎮的特色種養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特色種植方面,中藥材、鮮食玉米、土豆等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和質量逐年提升﹔特色養殖方面,鴕鳥、肉牛等養殖規模持續增長,養殖技術日益成熟,產業鏈條逐步完善。
木裡圖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全怡欣介紹:“近年來,木裡圖鎮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生態優先、特色引領’理念,立足資源稟賦,以特色種養殖為突破口,通過政策扶持、技術賦能和市場驅動‘三向發力’,聚焦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三鏈融合’,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特色的方向轉型升級。”(王穎、張立法)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