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點產業布局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稀土高新區聚力打造科創新樣板

折疊屏手機可以像書頁一樣經受數十萬次的開合考驗,且機身越做越輕薄,折痕也越來越不明顯……這背后,除了屏幕技術的革新,還隱藏著一股“隱形力量”——釹鐵硼永磁體!
包頭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歷經近十年的技術攻堅,不斷優化海爾貝克磁體間相互作用力的磁排列結構難題,通過磁極間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實現了手機屏幕的精准定位和順暢開合,有效解決了折疊屏手機等產品吸合力不足、漏磁等問題。
“作為國內稀土永磁材料應用領域頭部企業,英思特始終致力於磁學器件的設計、研發及應用探索。目前,企業擁有35項發明專利和292項實用新型專利。在技術創新的強力驅動下,今年一季度,企業淨利潤超40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9%。”包頭英思特稀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春茹表示。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今年以來,稀土高新區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向“新”而行,以“智”致遠,加快把科技創新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5月28日,記者走進包頭磁馨電子有限公司年產1億隻滾珠式新型防抖變焦馬達生產車間,發現全速運轉的生產線依然難以滿足市場供貨需求。
滾珠式新型防抖變焦馬達應用於智能手機攝像頭中,可實現對拍攝物的准確對焦,抵消外部振動對畫面清晰度的影響。“我們依托韓國磁化電子‘世界一流創新技術’以及江馨微電機‘全球首條智能制造產線——多軌道全自動化產線’的領先優勢,可大大節省能源消耗以及人力、物力成本,並有效提高產品的精度和質量,有力推動我國稀土永磁微電機產業的發展。”該公司董事長郭延春說。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行業“A+H”上市企業、全球單廠規模最大的釹鐵硼生產企業,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根據電機的運行工況條件,結合磁路設計技術,在晶界滲透基礎上成功開發出3D晶界滲透技術,促進重稀土使用量降低70%—80%,有效節約了生產成本。
“我們始終以技術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在包頭建設了超過1萬平方米的研發大樓和試驗測試中心,以5位稀土永磁材料領域專家為核心,組建了超過200人的研發隊伍,掌握了晶界滲透、配方體系、晶粒細化、一次成型、生產工藝自動化以及耐高溫耐高腐蝕性新型涂層六大核心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金力永磁包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權說。
誰能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誰就將擁有新的戰略資本和戰略優勢。稀土高新區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重點產業布局,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體系,聚焦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耦合,著力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整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格局,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源頭供給、科技支撐和成長空間。
安德窯爐、金力永磁等越來越多的企業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頂尖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院所以及行業龍頭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產學研合作形成“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積極推出“創新積分貸”“科技特派員”“科技體檢”“招聘科研助力”等特色品牌服務,通過金融支持、服務加碼,為企業創新發展賦能增效。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區各類創新平台累計達207家、近5年增長53%,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400家、近5年增長62%。9家科技突圍項目牽頭單位與中國科學院蔣成保院士等31個國內外頂尖技術團隊合作,建設全球首台套“釹鐵硼磁體粘結工藝與燒結工藝融合制造”、國內首台套“毫瓦級盤式電機及散熱系統”等12條示范線,推動3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地轉化,涵蓋光伏材料、稀土深加工、高端裝備制造等前沿領域。企業創新支撐和引領作用正以蓬勃之勢不斷凸顯,累計推動300多項科技成果實現落地轉化。
眼下,稀土高新區正聚焦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台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資金爭取、科技金融服務、孵化載體提質等領域,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以創新為驅動引擎、以科技為核心動能的科創新樣板。(記者 劉向平 通訊員 賈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