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打造“好人之城” 引領文明新風

在這裡,好人好事層出,“凡人微光”引領“星火燎原”,平民英雄不斷涌現,道德模范傳遞榜樣力量,文明新風勁吹青城大地。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17人,中國好人25人,北疆楷模5人,自治區及市級道德模范、身邊好人1400余人……
“呼和浩特市厚植文明土壤,將‘好人之城’建設納入城市發展戰略,通過健全完善選樹機制、搭建宣傳平台陣地,推出一攬子關愛禮遇好人舉措‘組合拳’,營造出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讓呼和浩特這座城市,因為好人而充滿溫情,因為‘好人之城’的建設而生機勃勃。”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張東霞給出了答案。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京召開,授予202個城市(區)全國文明城市(區)稱號,其中呼和浩特市成功獲評全國文明城市。
這一殊榮,更讓“好人之城”實至名歸。
擦亮首府文明底色 爭做“青城好人”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蘊與靈魂,滲透於城市的發展中,融合在群眾生活裡。
2月6日,G2473次列車上,一名乘客手足抽搐、呼吸困難。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師資許岩迅速上前,檢查患者意識、呼吸和脈搏,了解病史后,判斷是呼吸性鹼中毒。
她讓乘務員找來塑料袋套在患者口鼻處,在列車過道搭建臨時急救站,指導患者回吸二氧化碳,密切關注脈搏。
“別害怕,感覺好點了嗎?”“不舒服就點頭……”許岩溫和堅定的聲音安撫著患者。
很快,患者指尖回暖,手指可以活動,恢復正常呼吸。一句“謝謝你,姐姐”,讓許岩徹底放心。
像這樣緊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在呼和浩特很多。
時間回溯至許岩救人的第二天2月7日。
“著火啦!”一聲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祥和。聽到喊聲,內蒙古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第21營業部張明明、張曉雨、李亞杰等7名快遞小哥,發現附近的洗車房內濃煙滾滾。
危急之下,他們立即撥打電話向消防部門報警,隨后拿起滅火器沖向火場。
10分鐘左右,他們在消防車趕到之前成功控制了火勢,避免了人員傷亡和更大的財產損失。
滅火后,7名快遞小哥簡單地清洗了被煙熏黑的臉,又默默地回到了工作崗位。
他們挺身而出救火的事跡傳開后,不少市民專程趕到營業部表達敬意。市民潘越說:“呼和浩特越來越好,離不開每一個平凡市民的默默付出。”
一人見義勇為,是人性的閃光﹔眾人見義勇為,則是一座城市的底色和溫度。
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爭當英雄,在呼和浩特,已經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凝聚起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磅礡力量。
傳遞城市溫度 煉就城市品格
城市最美好的風景是人,城市最閃耀的光芒是文明之光。
1980年出生於烏蘭察布的楊佳,是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醫生,定居呼和浩特18年。
她說,在小區經常能看見志願者開展垃圾分類等志願服務。受這座“好人之城”感染,她積極參與醫院義診活動和愛心組織開展的各類志願服務,將善意踐行於行動,傳遞溫暖正能量。
凡人微光、微光成炬。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著力打造“青城有愛”“德耀青城”等典型選樹工作品牌,創新完善先進典型選樹方式,特別關注在新媒體平台及社交平台上被網民群眾廣泛點贊的好人好事,讓網上的“正能量”能在網下被充分釋放。
注重對道德典型的階梯式培育,從基層“凡人善舉”中挖掘發現,到市級“身邊好人”,再培育成長為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隊伍不斷壯大,行業領域覆蓋面不斷擴大。涌現出“憑真本領闖‘火焰山’的90后消防員”巴特爾、“60年矢志不渝弘揚雷鋒精神”的退休干部魏明等一批全國、全區的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
呼和浩特市還將“好人元素”融入城市景觀和城市生活之中。
推進“榜樣就在身邊”道德模范先進典型事跡進公園廣場、進街道社區、進公共場所工作,建設好人館、好人街、好人公園、好人廣場46處﹔在主次干道、交通場站、景區景點、公共文化場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1900余處點位通過LED屏幕、景觀小品、宣傳欄等載體設置道德模范公益海報、道德模范事跡專題巡展,市民群眾在日常生活的抬頭駐足間感受榜樣的力量,實現身邊好人宣傳與社會文明風尚培育良性互動。
同時,呼和浩特市堅持把鏡頭筆觸聚焦典型、把屏幕版面留給典型,在新聞媒體上開設“榜樣就在身邊”“道德模范風採”“青城好人”“小善大愛·青城微光記”欄目等專題專欄,挖掘先進典型、凡人善舉等人物故事,在報紙主要版面和新媒體平台廣泛傳播,形成了“凡人善舉刷屏青城”的傳播效應。
通過多渠道、常態化宣傳先進典型,建立起了先進典型資源庫,舉辦了11屆道德模范發布式。
精心打造全天候、互動性、沉浸式的“青城好人館”數字展館,通過文視圖等多媒體形式,直觀展示先進典型感人事跡,截至目前,瀏覽人數超過600萬。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群人到一城人,“青城好人”“好人之城”已成為呼和浩特的最美風景和精神地標。
為解除好人的后顧之憂,呼和浩特市制定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幫扶和禮遇道德模范實施辦法》《呼和浩特市文明家庭激勵與管理辦法》等切實可行的關愛政策。
通過資金幫扶、社會組織幫扶、就業創業幫扶等6條措施,大力幫扶道德模范。近年來,在各重要時間節點共計走訪慰問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23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90余萬元。
通過慶典活動禮遇、看病就醫禮遇、綠色出行禮遇等舉措,褒獎道德模范。道德模范可優先挂號、優先住院、優先轉診,可免費健康體檢、參觀景點、乘坐公交車、訂閱報刊等,真正讓先進典范受尊重、有光彩。
“一花開來百花香”,讓好人在奉獻愛心的同時也能收獲溫暖與敬意,是呼和浩特始終踐行的城市文明理念。
如今,在呼和浩特,關愛、禮遇好人典型的社會氛圍越來越濃,“人人爭當好人、人人尊重好人”已成為人們的價值追求。
打造文明實踐陣地 發揚文明之光
文明實踐,貴在深耕厚植。
呼和浩特市深入實施“百千萬”示范陣地打造工程,創新拓展文明實踐內容形式、途徑和方法,構建“十五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提質增效。
截至目前,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366個,打造各類服務基地和服務點120余個。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匯聚各方力量,大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
數據顯示,呼和浩特市注冊志願者已達65萬人,志願服務隊伍5571隻,累計開展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5萬多場次,廣大身邊好人和志願者踐行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
“志願服務幫助了他人,對自己也是一種精神升華。”“青城好人”、內蒙古電力集團呼和浩特金橋供電公司職工段辛星說。
走進呼和浩特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一面面好人故事牆,見証好人善行,為群眾樹立榜樣。推行的“道德積分”文明實踐活動,用善行義舉換積分,引導居民從“要我文明向善”變為“我要文明向善”,以德生“金”,以善易“物”,帶動“德治”新風尚。
呼和浩特市還通過文藝助力基層精神文明建設行動,將好人精神融入文藝精品創作。聯動各烏蘭牧騎、文藝院團、文藝家協會,創作演出一批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為主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文學作品。
如,推出快板《最美青城人》、歌舞劇《大寫忠誠劉慶滌》、二人台小戲《一諾千金》等劇目,出版長篇報告文學《漢鼎之光》、系列報告文學集《德耀青城》、長篇人物通訊《60年,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等作品。
為進一步發揮以“青城好人”為代表的先進典型在服務群眾、推動文明實踐上的示范引領作用,近年來,呼和浩特市還結合群眾需求,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我是行動者”活動1萬余場次。
推行文明實踐假期模式、共享模式、夜間模式,在“十四冬”、春節、演唱會等時間節點期間開展“幸福青城 美在文明”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益起來”新時代文明實踐市集等活動,構筑起廣泛凝聚人心、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堅實陣地,讓文明新風在耳濡目染中不斷注入群眾心田,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和幸福感。
一個好人就是一面旗幟,一群好人影響一座城市。
當下,呼和浩特正在通過持續深入推進“好人之城”建設,培育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風,將“好人現象”轉化為“好人效應”。
這不僅提升了城市文明的高度,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增添新動力與新魅力,更借助榜樣的力量,為塑造呼和浩特城市品格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構筑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劉軍 呂會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