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烏蘭察布:同繪文明卷 共筑幸福城

2025年06月01日09:4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5月23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烏蘭察布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喜訊傳來,烏蘭察布市民歡欣鼓舞,這一崇高榮譽的背后,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十年求索的回報。

回首創城之路,烏蘭察布全市人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步一個腳印,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高水平文明城市,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能。

創機制,筑牢創城的堅實根基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火熱進程中,烏蘭察布市積極探索、大膽創新,“1+2”結對共建活動,為創城工作注入強勁動能。

面對農村牧區人口老齡化空心化疊加、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人員力量不足、活動持續性不強等現實問題,“1+2”結對共建活動成為突破口,也開辟了烏蘭察布市文明城市創建的新路徑。

“1+2”,簡單的數字組合,卻蘊含文明共建的深刻含義。在這裡,“1”代表一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校園),“2”代表兩個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當文明單位與實踐站“雙向奔赴”,一場場志願服務、文明實踐活動便有聲有色地開展起來。

在察右前旗土貴烏拉鎮納令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民聶秀梅正在和同伴們將皮革、珠串等通過搭配,縫制成形狀各異的特色手工藝品。

“我的縫制技能是在這裡學的,現在已成了熟練工,一天縫30個左右,能賺50多元。”聶秀梅樂呵呵地說,我們在家門口就端穩了就業的“飯碗”。

“‘1+2’結對共建活動,有效拓寬了村民的增收渠道。”納令溝村黨支部書記兼主任王彩霞介紹,“村裡的婦女除了農忙,大都閑在家裡沒事干,在旗人社局的幫助下,烏蘭察布市志達培訓學校為我們開展了手工編織技能培訓,50多位村民通過培訓,已經熟練掌握了制作技能,足不出戶就能掙到錢。”

“大家來說說哪些行為是文明行為呀?”“車輛、行人要各行其道!”“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要排隊候車!”“還有還有,要依次上下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現場好是熱鬧!在涼城縣曹碾滿族鄉,烏蘭察布市住建局的志願者們通過講解、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讓村民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創城知識。

……

共建活動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各文明單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運用“講、評、幫、樂、讀”等形式,聚焦群眾需求,精准開展志願服務,讓文明城市創建有質感有溫度。

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目前,全市607家市級以上文明單位(校園)已對接1235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覆蓋群眾達35.8萬戶。自2022年以來,全市累計開展“1+2”結對共建活動1.2萬余場,服務群眾60萬余人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800余件,文明城市創建的知曉率、參與率、滿意度均超過98%。

真善美,激勵前行的溫暖力量

創建文明城市,靚“面子”更要美“裡子”。

求真、向善、尚美是社會文明的基本標尺,也是深藏在烏蘭察布人身上的文明基因。

“家國遇到暫時困難,應該共同去承擔,願把可憐的孩子,用母親的愛照看……”音樂劇《人民楷模都貴瑪》用群眾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呈現方式,讓道德之光照亮奮進之路。

帶孩子觀演的市民李俊平激動地說:“這場演出,對我是一次教育、一次洗禮,都貴瑪老人奉獻、堅守、擔當、作為的精神,更為孩子的‘成長’蓄力。”

在集寧區億利東方小學的主題班會上,“三千孤兒入內蒙”的故事讓學生們深受觸動。五年級學生趙璐感慨地說:“這個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一家親,56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互幫互助,團結友愛!”

榜樣是一種力量,一面旗幟,一種精神。

“塞上愚公”董鴻儒、“中國好人”鋼寶力達、“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獲得者關慧明、“全國優秀人民警察”陳曉峰……一大批在烏蘭察布這片熱土上成長起來的模范、標杆脫穎而出,他們用心用情為群眾做好事、至真至誠影響身邊人,助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氛圍。

自文明城市創建以來,烏蘭察布市堅持外在顏值塑形、內在氣質鑄魂,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等選樹推薦活動。多年來,該市先后推出自治區級以上道德模范53個,培育“中國好人”“內蒙古好人”等20多個,建立起2000多人的先進典型動態管理庫,構筑了培育選樹、學習宣傳和幫扶禮遇集一體的閉環機制。越來越多的榜樣涌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氛圍也越來越濃。此外,5個“榜樣在身邊”專題專欄、1200余篇先進事跡報道、13000余張宣傳海報、6個“榜樣在身邊”主題公園……讓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奮力前行。

共參與,凝聚奮進的磅礡偉力

“不一樣嘍,漫步烏蘭察布街頭,公園裡草木蔥郁,道路旁繁花似錦,大街小巷秩序井然,社區院落干淨整潔……”集寧區新華街街道居民孫亮笑著說,城市文明發展成果惠及普通群眾,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街頭巷尾,“紅馬甲”志願者積極扮靚家園﹔斑馬線前,車輛主動禮讓行人﹔住宅小區裡,鄰裡和諧、互助互愛……生活在烏蘭察布的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奏響全民參與創城的“交響樂”。

——市委、市政府全局謀劃,高位推進。通過健全完善機制,保障文明城市創建嚴在日常、做在平常、久久為功。70余名市區兩級領導干部包聯12個街道,229個單位與564個小區結對共建,形成“四個一”工作法(一套任務書、一份問題清單、一張路線圖、一系列測評表),持續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提質增效。

——志願者樂於奉獻,毫不懈怠。創城以來,烏蘭察布市大力培育和弘揚志願服務精神,成立理論政策宣講志願服務隊、關愛孤寡老人志願服務隊等各具特色的志願服務隊。如今,“有時間做志願者,有困難找志願者”在烏蘭察布蔚然成風。

——廣大群眾不棄微末、久久為功。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不在公共場所抽煙,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斑馬線上車讓人,人快走﹔過馬路不翻欄杆,不從車窗丟垃圾﹔開車不亂加塞,不亂鳴笛,不亂停車﹔文明乘車,禮貌讓座……全市群眾用點滴積累、常態堅持,爭做文明烏蘭察布的“代言人”。

10年時間,烏蘭察布用實踐努力証明,創建文明城市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交響樂”。

如今,勇立潮頭的烏蘭察布將榮譽作為接續奮斗的新起點,埋頭苦干、奮勇向前,為努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更為磅礡的精神文明力量。(記者 皇甫美鮮 通訊員 張少慧)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