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傳承創新中(蒙)醫藥為健康加碼
5月23日,記者走進阿拉善左旗中醫蒙醫醫院康復療術治療區,看到一張張理療床上躺滿了患者,醫生正忙著為患者進行康復診療。正在接受診療的72歲趙秀花老人,前不久因患滑膜炎無法正常走路,經過3天的理療,老人的腿疼有了明顯緩解。“在這裡通過幾天的扎針、鹽療、熱灸等治療,腿舒服了很多,現在可以下地走路了。”趙秀花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
“我們現在開展的非藥物治療有蒙醫傳統的放血、針刺、熱灸、貼敷等,效果都挺好。”阿拉善左旗中醫蒙醫醫院副院長阿拉騰孫布爾介紹。
近年來,阿拉善盟不斷推動中(蒙)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當地百姓提供了更多更優的健康服務,持續助力“健康阿拉善”行動。
走進阿拉善盟蒙醫醫院治未病中心,幾名患者正在進行沙療和鹽療。據了解,這種蒙醫非藥物治療是該院近兩年推出的自然療法,通過一種獨特的加熱裝置,將阿拉善特有的沙粒和鹽粒加熱到與夏天沙漠裡沙子一樣的溫度,然后將人的身體埋入其中,運用鹽和沙土中的多種礦物質,達到調理身體、改善內循環的效果。這種療法不僅在本地受歡迎,也吸引了不少外地群眾慕名前來。
海佔闊和愛人是專程從湖北省武漢市來阿拉善進行蒙醫特色治療的患者,他告訴記者:“去年我們就來過一次,也體驗過幾個項目,感覺效果特別好,醫生和護士技術專業、服務熱情,所以這次又來做治療了。”
為更好地發揮中(蒙)醫藥特色優勢,近年來,阿拉善盟深入開展中(蒙)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將中(蒙)醫藥服務融入全盟衛生體系建設,“阿拉善傳統蒙醫藥膳雙鍋湯療法”“藥物朝熱拉乎療法”“蒙醫養心包制作技藝”“蒙醫圖日莫療法”4項蒙醫藥療法,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蒙醫傳統火能量療法和蒙醫紅柳灸療法入選自治區中醫藥(蒙醫藥)特色療法名錄,受到許多患者的青睞。
“現在開設的蒙醫特色非藥物治療大概有20多種,其中沙療、鹽療、腹部的熱油按摩、火灸、特色藥膳等深受大眾喜愛。今后,我們會把這20多種非藥物治療再傳承、再更新,讓其發揮更好的效果。”阿拉善盟蒙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李圖雅說。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為中(蒙)醫藥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民眾對綠色、安全、綜合的醫療保健需求日益增長。為響應國家“體重管理年”號召,今年,阿拉善左旗中醫蒙醫醫院特別設立了體重管理門診,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體重管理方面的作用與優勢。其實自2024年起,該院就開始採用穴位埋線、中藥茶飲、葫蘆艾灸等中醫特色療法,幫助一些人健康、安全地減重。該院體重管理科醫生王曉玲說:“穴位埋線主要是通過特殊的針具,將可吸收蛋白埋入相應穴位,刺激局部穴位、疏通經絡,達到減重的效果。”
阿拉善盟中(蒙)醫藥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多年的臨床實踐証明,中(蒙)醫藥在“保健康、防重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優勢。為更好發揮中(蒙)醫藥特色優勢,近年來,阿拉善盟衛健委制定一系列舉措,在各級中醫(蒙醫)醫院打造名醫工作室、特色護理門診等,著重發展治未病科、中(蒙)醫康復科、療術科等特色科室,開展中醫(蒙醫)醫院康復能力提升和治未病工程升級行動。
“今后,我們將繼續圍繞健全完善中(蒙)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機制這條主線,推進中(蒙)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挖掘阿拉善特色優勢,積極賦能康養醫養、‘一老一小’服務,不斷滿足廣大群眾對中(蒙)醫藥的需求。”阿拉善盟衛健委副主任張麗宏表示。(記者 劉宏章 通訊員 張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