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昆都侖區:讓文化“活”出別樣精彩

阿爾丁廣場上空,千架無人機燈光秀,讓市民游客倍感新奇﹔壯麗的趙北長城,迤邐於陰山南麓的群峰丘陵之中,引得攝影愛好者們紛至沓來﹔昆都侖區吾悅廣場裡,壯美的山川、靈動的狐狸、翱翔的鳥兒……一幅幅自然與人文畫作,裝點了繁華的商圈。在包頭市昆都侖區,文化以多樣姿態融入城市肌理,展現蓬勃生機。
文化的魅力,往往藏在細微之處。
“這裡每日平均客流量700余人次,節假日最多時能達到1000余人次。”鹿城閱立方店長蘇志強介紹。自鹿城閱立方試營業起,這裡就成了文化交流的熱土。一位位知名作家來到這裡,他們不僅為讀者推薦一本本好書,更如投入石子的湖面,激起閱讀文化的層層漣漪。
近年來,昆都侖區堅持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已建成13個城市書房,16個圖書館及分館,圖書總量突破32.03萬余冊。在202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書香城市(區縣級)”發現活動中,昆都侖區成功躋身全國15個入圍城區之列,成為本次評選中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區縣級城市,“書香昆區”的名片愈發閃亮。
文化不僅要有靜態的底蘊沉澱,更需要動態的活力傳遞。
“戴上VR眼鏡,看到了草地上有很多石塊刻著岩畫,感覺我就在現場。”孩子們興奮地說。瓦當拓片、VR體驗、游戲互動……在卜爾漢圖鎮哈業腦包村哈業腦包學校,一場“流動博物館”帶來的奇妙之旅正在進行。
為了讓文物“走出”博物館,“活”在群眾身邊,包頭博物館精心打造“流動博物館”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通過內外循環結合的方式,拓展文化傳播路徑。“我們組建了由博物館專家、講解員和社會志願者組成的600余人‘包小鹿’文明實踐服務隊,把文化送到家。”包頭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龔鵬說。據了解,該項目已持續開展17年,累計開展活動千余場,輻射范圍2萬平方公裡,惠及群眾達20萬人次。
當文化融入生活,便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機械狗”遇上“舞獅”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近日,在包百步行街上,四隻身披鎏金綢緞、綴滿傳統獅紋的機械狗舞獅隊閃亮登場,騰、挪、翻、滾,活靈活現,正在逛街的人們紛紛駐足,拍照記錄這有趣的一幕。
正在現場觀看表演的劉千一小朋友踮著腳尖蹦蹦跳跳地模仿著機械狗的舞獅動作,開心地說:“哇!機械狗會跳獅子舞,太酷啦!”
“在鬧市區舉辦文化展演,就是想通過‘傳統+科技’這樣新穎的形式,讓傳統民俗文化‘活’起來、‘潮’起來,讓大家在逛街游玩的同時,沉浸式領略創新文化帶來的驚喜。”昆都侖區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平付龍表示。
在昆都侖區,公共文化供給365天不間斷,2024年以來,昆都侖區累計開展區級文藝演出、非遺展覽、書畫展覽等各類文化活動超496場次,惠及群眾70萬余人次。越織越密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提質增效的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多種類、多形式的文化活動覆蓋全年齡層,讓群眾共享文化建設成果。
“昆都侖區將進一步整合轄區各類文化資源,著力推出具有地區鮮明特色的標志性文化成果,高標准推進文化高地建設,把文化資源勢能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昆都侖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華表示。(才詩慧)
來源:昆都侖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