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腦”破解作物節水增產密碼

在赤峰市寧城縣大城子鎮豐碼科技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內,滴灌管道靜靜伏在植株根系附近,將經過精密計算的水溶肥定時定量輸送到土壤中。
“過去種大棚全憑經驗,現在每株作物都有‘數字管家’。這套智慧系統能感知作物‘飢渴’,就像給植物裝了智能水表。”5月23日,赤峰豐碼科技農業有限公司經理戚雲雲指著監測傳感器解釋,讓澆灌變精准的重點之一就是數字化環境測控系統,包括環境溫度、濕度、光照等監測傳感器,實現氣象、土壤墒情、病虫害和植株生長等數據的實時採集,同時遠程控制加溫/降溫設備、空氣循環風機等環境控制設備,主動創造植物生長的最適環境條件,無需人為干預。
設備的智能化得益於豐碼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獨創的AI模型——UniGro。它是園區的“智慧大腦”,也是設施農業實現精准灌溉的核心技術支撐。
UniGro將數字化環境測控系統感知到的植物生長和環境數據進行系統收集和分析,准確構建植物生長模型,預測物候期、產量,反饋計算當下作物對光照、溫度、水分、營養等需求,及時做出溫室環境控制、灌溉、植株調整與病害防治等決策。
值得一提的是,UniGro突破了傳統AI模型的地域與作物限制,利用植物生理學與機器學習算法框架,結合專家知識,利用有限數據即可快速構建新的作物模型,並根據不同產區的自然條件、作物種類及茬口特性,實時優化栽培方案以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利用。
在這座“會思考”的農業工廠裡,水肥管理早已超越簡單的資源配給。智能水肥一體機正是降本增效的“秘密武器”,這款為種植戶設計的設備,採用高精准度噴射式混肥腔設計,無需外加供水泵,肥料均勻混合,單台可控制1畝至3畝灌溉區域。
更令農戶稱道的是智能水肥一體機的“柔性適配”能力。對於尚未接入AI種植大腦UniGro的小規模種植戶,設備可獨立運行,通過手機APP手動調整各項參數,滿足澆灌、施肥需求。而大型種植基地則可聯動UniGro系統,實現全自動化管理。
大城子鎮豐碼科技智慧農業示范園區總投資1.2億元,佔地1050畝,建設高標准日光溫室45棟、現代化育苗日光溫室36棟、薄膜連棟溫室25棟。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園區智慧農業模式可減肥30%、減藥40%、節水40%、增產46%、省工30%,實現年產值4500萬元。經過3年生產實踐,UniGro輔助種植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得到了驗証,具備了在赤峰市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條件。經豐碼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測算,單棚智能化改造成本回收控制在1.5年左右。(記者 李雪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6名個人6個集體獲表彰
- 5月23日,記者從自治區殘聯獲悉,在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上,內蒙古共有6名個人、6個集體受到表彰。 其中,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隊二級警長王曉謙、內蒙古創奇智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智杰、內蒙古青山殘疾人綜合輔助性服務中心理事長胡柏毓、阿巴嘎旗塔奔額爾登民族手工藝工作室創辦人額爾登巴特爾、內蒙古紅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波等5名殘疾人榮獲“全國自強模范”稱號﹔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非稅收入處、包頭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九三學社赤峰市委員會、突泉縣殘聯、庫倫旗殘聯、烏審旗殘聯等6個集體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集體”稱號﹔阿拉善盟殘聯理事長銀花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