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右旗“科技+機械”雙核驅動高效治沙

5月14日,在蘇尼特右旗烏日根塔拉鎮治沙現場,一台大型機械正勻速前進,所過之處,草帘沙障被整齊地插入沙丘,形成一道道防風固沙的沙障。
這台在滾滾黃沙中大顯身手的牽引式沙障車,是內蒙古嘉利節水灌溉有限責任公司結合烏日根塔拉鎮治沙項目現場氣候條件和地形特點自主研發的。該車由牽引車、車體連接裝置、動力系統、草沙障鋪設裝置等部分組成,建植沙障行數可達2至4行,栽植深度在10至40厘米之間,能夠在復雜的沙地環境中快速鋪設草沙障。該公司車間主任高建告訴記者:“我們自主研發的牽引式沙障車,每小時能夠鋪設10至25畝方格草帘沙障,實現了高效快速大面積治沙,相對於人工治沙,效率提升約50倍。”
同樣是在該旗賽罕烏力吉蘇木都日木嘎查治沙項目區,機械的轟鳴聲此起彼伏,牧民設計改裝的履帶式壓草帘機、劃線機等裝備成為治沙主力,向著流動、半流動沙地開拓進軍。
這些新型治沙裝備,可實現在復雜的沙地環境中爬坡越障,能有效鎖住流動的沙土,與其他機械設備配合使用,每天可鋪設沙障50至70畝,相較單純人力作業,施工效率可提升25倍。
“蘇尼特右旗以科技力量賦能防沙治沙工作,實現從‘人海戰術’向‘機械會戰’的轉變,極大地提高了治沙效率和質量。”蘇尼特右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任志忠表示。
如今,在蘇尼特右旗境內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戰場上,越來越多的科技與智能裝備代替了人工作業,在機械力量的加持下,人們向沙地發起更加猛烈的攻勢,步步為營、捷報頻傳。
該旗桑寶拉格蘇木治沙項目區距離硬化道路較遠,現場沙化嚴重、沙丘坡度較陡。這在治沙人的眼裡絕對是“易守難攻”之地,放在過去,只能靠人力背著沙障一步步進行治沙。
為解決大型機械進入項目區難度大等問題,中標企業——蒙草集團進行實地勘察研究,並咨詢專業車輛改裝團隊,經過一番“折騰”,終於改裝出適應當地地形狀況的六驅翻斗車和六驅拋肥車,大幅提升了在復雜沙地地形中運輸施工物資的效率,增強了作業能力,加快了施工進度。
與此同時,蒙草集團還進口了4輛配備北斗導航和無人駕駛技術的大型拖拉機,依托北斗導航技術,通過電腦設定路線,控制牽引拋肥機、開溝機、沙障鋪設機等多種機械設備,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
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在蘇尼特右旗渾善達克沙地治沙現場,當地群眾不僅因地制宜改裝出一些大型機械,提高了治沙效率,而且治沙用的稻草帘也由當地牧民創辦的合作社制作,不僅大幅降低了治沙成本,還為當地牧民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崗位,可謂一舉多得。
這家叫“陶高圖”的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7月,位於賽罕烏力吉蘇木所在地。合作社創立者高娃是當地牧民。她所在的敖倫淖爾嘎查,沙地面積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60%。
“我們在2023年發現,鋪設沙障所用的稻草帘都是從外地運過來的,不僅運輸時間長,成本也高,有時還會因物料短缺延緩項目進度。如果能就近生產稻草帘,供應本地治沙項目,能省不少事。”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正式打響后,高娃欣喜不已的同時,也敏銳地嗅到了商機。
2024年,她主動將自家6000余畝草場申請了禁牧,賣了50頭牛,將所得收入全部用於500平方米牛棚的升級改造和購置10台草帘編織設備,建成標准車間,開始了生產。
“我愛人喜歡搗鼓這些機器,經過他幾次改良,我們這間小廠房終於能夠生產出適合當地治沙要求的草帘了。我們合作社的治沙機械也是我愛人自己研究的。你看,我們有機械、有物料,剩下的就是帶領牧民大干一場了。”高娃說。
如今,陶高圖合作社與黑龍江、遼寧等地的稻草收購商建立了穩定的原料供應關系,形成了“原料採購—生產加工—工程應用”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實現治沙物料就地生產、即時供應。合作社滿負荷生產日產能可達15萬米稻草帘,吸納帶動周邊農牧民50余人就業,其中包括12戶脫貧家庭,讓周邊牧民實現了“顧家、治沙、掙錢”三不誤。
蘇尼特右旗作為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重點攻堅區,境內渾善達克沙地面積734.88萬畝,其中流動、半固定沙地84.5萬畝。2024年,該旗先后吸引5家合作社、220余名當地群眾共同完成防沙治沙任務71.5萬畝,累計發放勞務報酬260余萬元,實現人均增收1.1萬余元,勞務報酬佔企業項目總收益的17.5%,實現了增綠與增收的雙向奔赴。在此基礎上,今年,該旗計劃完成沙地治理任務110萬畝。
“我們在推進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中,創新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科技賦能’防沙治沙模式,精准施策、靶向發力,逐步對境內渾善達克沙地進行修復治理,推動防沙治沙建設主體多元化,努力促進生態改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共贏。”任志忠說。(記者 巴依斯古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巾幗勞模走進企業分享成長故事
- 5月20日,由自治區總工會主辦的全區“勞模工匠進企業”宣講活動走進內蒙古機場集團,4位巾幗勞模為一線職工送去了精神大餐。 宣講活動中,全國勞動模范,呼和浩特市回民區通道街三順店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一芝講述了多年來為民服務的感人事跡﹔全國先進工作者,內蒙古醫科大學科研處處長、藥學院教授董玉分享了在教學、科研及管理工作中的心得體會﹔呼和浩特市勞動模范、呼和浩特市公交總公司第三公共汽車公司車隊隊長蘇日婭講述了立足一線、用方向盤傳遞溫暖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自治區勞動模范、內蒙古機場集團呼和浩特機場地面服務部配載調度室配載員崔健分享了扎根平凡崗位、守護藍天安全的心路歷程。…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