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滿洲裡

滿洲裡市:古道新途萃華章

2025年05月17日07: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滿洲裡城市一角。李明 攝

  東亞之窗,魅力之都。

  中俄蒙三國交界處,滿洲裡宛如一顆鑲嵌在祖國北疆的明珠,歷經滄桑仍璀璨奪目——這裡既是一個對中國革命和新中國成立有特殊貢獻的革命老區,亦是一個對外連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大鐵路直至荷蘭鹿特丹的交通樞紐,以歐亞大陸橋的要塞地位而聞名。

  北疆邊城,流光溢彩。

  中國邊境線上最大的國門、中國最大的沿邊陸路口岸、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紅色秘密交通線遺址……這些獨特的“寶藏”,賦予了這座城市和合共生的人文氣質,淬煉出開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筑城經百載 潮卷萬裡程

  夜幕降臨,璀璨的燈火如同星辰,照亮了城市。光影交錯下的歐式建筑,更顯風姿綽約。

  在這絢爛風光的背后,滿洲裡亦承載過沉重的歷史過往。

  120多年前,這裡是一片廣袤草原,一直被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視為理想牧場,其境內的一股泉眼更是四季皆流淌不息。滿洲裡最初被稱為“霍勒津布拉格”,蒙古語意為“旺盛的泉水”。

  然而,隨著1896 年《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簽訂,“中東鐵路”的修建改變了這裡的生活。

  1901年,中東鐵路在此設站,俄語名“滿洲裡亞”,音譯成漢語“滿洲裡”。彼時,城市雛形初現,國外移民大量涌入。

  1907年,滿洲裡被迫開埠通商。商埠紅火一時,晉冀和東歐、中亞、東亞等地的客商雲集於此,一度曾有“萬國商都”之稱。

  “伴隨著中東鐵路的建設,沿線的各種附屬建筑也應運而生,中東鐵路建筑則是中東鐵路沿線保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建筑,這些建筑結構獨特、造型精美,是重要的近現代史跡。”漫步於遺留至今的俄式建筑群間,滿洲裡博物館館長馬志超說,滿洲裡博物館是俄式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自從修繕開放后,已成為游客探尋歷史的窗口。

  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樣,凝固了百年時光的俄式建筑群,蘊含著這座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

  2013年,滿洲裡俄式建筑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並入“中東鐵路建筑群”名錄,成為20世紀重要的線性文化遺產。近日,“中東鐵路(呼倫貝爾段)”被國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推介為2024年度優秀文物主題游徑,吸引更多游客走進這座城市,探尋它的曾經過往。

  紅色交通線 赤膽鑄豐碑

  歷史變遷,時代更迭。俄國十月革命后,中東鐵路成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紅色之路”。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后,中國一大批懷揣共產主義理想的革命先驅,為了學習十月革命勝利經驗,通過滿洲裡秘密奔赴俄國。

  1920年至1937年,共產國際和中共東北黨組織先后在滿洲裡建立了國際秘密交通站,護送往來於中蘇邊境的革命者。經過滿洲裡往返中蘇之間的中共領導人有李大釗、陳獨秀、瞿秋白、周恩來、李立三、蔡和森等,還有許多革命者及革命者后代,這條國際秘密交通線成為形成時間早、使用時間長、發揮作用大的一條紅色交通線。

  1928年,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革命陷入低潮,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決定在蘇聯莫斯科召開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也是在中國革命處於危急時刻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議。史料顯示,大部分中共六大代表在地下交通站的護送下經滿洲裡出境。會議結束后,許多代表又在地下交通站的幫助下由此入境安全回國。” 滿洲裡市歷史文化研究會負責人黃利民對這段紅色歷史頗有研究。

  會議場景模擬、史料圖片……中共六大紅色之路展館真實再現了崢嶸歲月裡先輩們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2005年,滿洲裡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教育基地被列入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是全國唯一以共產國際為主題的紅色旅游景點。它與國門、中共六大紅色之路展館、紅色展覽館、41號界碑等紅色旅游景點串聯成線,浸潤著生長於斯的人民,令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得到思想上的洗禮。

  一眼望俄蒙 雞鳴聞三國

  昔日的“救國之路”,今日已成“強國之脈”。作為亞歐大陸橋的一部分,曾經的中東鐵路成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中歐貿易以及連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重要通道。

  20世紀20年代,邊境鐵路之上,出現一座木質拱形結構的建筑,門額面對中國方向用中文書寫了“中蘇門”的字樣,於是有人開始用“國門”稱呼這座建筑。

  今天,巍然矗立的國門修建於2008年,長105米,高43.7米,是第五代國門,也是中國陸路口岸中最大的國門。

  登上國門景區觀景台,既可以俯瞰祖國邊陲風景,還能極目遠眺欣賞俄羅斯后貝加爾斯克小鎮景致和異域草原風光。

  國門下,伴著鏗鏘的汽笛聲,中歐班列似一條奔騰不息的鐵龍,日夜穿行。

  在滿洲裡公路口岸貨檢現場,等待入境的貨車看不到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力。滿洲裡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六隊副隊長王烜介紹:“2024年,全年的通關車輛達到了21萬余輛次。單日最高通過車輛達到800余台。”

  “我是一名來自俄羅斯的游客, 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因為我非常喜歡中國文化,所以要來看一看。” 在航空口岸,入境旅客阿勒畢娜興奮地說。

  歷史與時代輝映,傳統與現代交融,多元文化匯聚成共同文化。

  滿洲裡的王佳君與俄羅斯的香薰大師烏恩·奧莉格·彼得洛夫娜共同經營滿洲裡市哈客斯俄食肉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將傳統俄式肉腸銷往全國,年銷售額突破1700萬元。

  每逢中國傳統節日,許多中俄蒙民眾一起包粽子、寫春聯……在文化互鑒中厚植友誼。

  歷史沉澱底氣,開放鑄就格局。滿洲裡以“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胸襟,在北疆續寫開放新篇。

  風景這邊獨好,未來更值期許。(記者 周秀芳 韓繼旺 及慶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全區殘疾人事跡巡回演講報告會舉行
  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即將來臨之際,5月16日,由自治區殘聯、自治區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內蒙古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大愛北疆 黨的光輝照我心”全區殘疾人事跡巡回演講報告會在內蒙古師范大學舉行。 現場,3位殘疾人講述了自己在逆境中奮起、在困境中拼搏的故事,他們自強不息的精神感染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對11名擬任干部進行公示
  經自治區黨委研究,決定對以下11名擬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干部進行公示。 一、公示名單 寶音賀西,男,蒙古族,1972年5月生,研究生,工學博士,教授,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工業大學黨委委員、常務副校長(聘任),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聘任人選﹔ 李盈,男,滿族,1967年3月生,在職研究生,工商管理碩士,助理研究員,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人選﹔ 董貴成,男,蒙古族,1974年10月生,研究生,理學博士,教授,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人選﹔ 周建華,男,漢族,1973年12月生,大學,文學碩士,教授,中共黨員,現任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人選﹔ 雲鵬剛,男,蒙古族,1976年2月生,研究生,工學碩士,中共黨員,現任巴彥淖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會書記,擬提名為自治區黨委直接管理領導班子的企業正職人選﹔ 洪少平,男,漢族,1967年8月生,在職研究生,法學碩士,經濟師,中共黨員,現任內蒙古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行長、董事,擬任自治區黨委直接管理領導班子的企業正職﹔ 趙長青,男,蒙古族,1971年8月生,內蒙古黨校研究生,工學學士,中共黨員,現任呼倫貝爾市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會書記,擬任自治區黨委直接管理領導班子的企業正職﹔ 高明堂,男,漢族,1978年10月生,大學,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擬提名為自治區黨委直接管理領導班子的企業正職人選﹔ 劉永吉,男,漢族,1981年1月生,大學,法學學士,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黨委政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擬任盟市黨委副職﹔ 黃雙燕,女,漢族,1982年3月生,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民進會員,現任赤峰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擬提名為盟市政府(行署)副職人選﹔ 李紅岩,男,蒙古族,1981年5月生,研究生,工學碩士,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域發展處處長,擬提名為盟市政府(行署)副職人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