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立足“保稅+”產業融合模式

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著力打造綜保產業集聚地

2025年05月11日08:1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近日,從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傳來消息:今年一季度,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以“開局即沖刺”的奮進姿態,全面發揮呼和浩特市外向型經濟“主引擎”作用,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實現首季“開門紅”。

  亮眼的成績如下——

  進出口額25.98億元,同比增長61.1%,佔全市同期進出口總額40%,在全國綜合保稅區中排名第78位。其中,出口13.38億元,增長252.9%﹔進口12.6億元,增長2.1%﹔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產值12.39億元﹔保稅加工和保稅物流等保稅業務進出口值達25.25億元,佔總進出口額97.19%。

  各項數據創歷史同期新高,為首府外貿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物流通道擴能升級,開放格局加速構建。

  隨著鐵路類、公路類以及快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先后運營,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樞紐+通道+網絡”的國際物流運行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作為首府向北開放的重要支點,綜合保稅區以“內暢外聯”為抓手,持續織密國際物流網絡。

  1月22日,一列來自俄羅斯滿載50個集裝箱亞麻籽進口原料的中歐回程班列,順利抵達呼和浩特鐵通物流園台閣牧站,進入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內蒙古晨廣糧油有限公司,開展落地加工業務。

  這標志著呼和浩特首個中歐回程班列保稅加工業務成功落地,構筑起一個“雙向往來、互聯互通、產業聯動”的中歐經濟走廊。

  3月28日,“中國·呼和浩特——蒙古國·烏蘭巴托”TIR國際公路運輸線路正式開通,標志著呼和浩特首個公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正式運營,讓跨境貨物運輸時間較傳統模式縮短30%,為首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再添新通道。

  4月16日,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首列“BX70B型(集裝箱專用平車)”圖定中歐班列成功開行,為打造高效國際物流通道、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實現“重去重回”常態化運行,單列運載量提升20%,推動呼和浩特外貿發展從“通道經濟”向“樞紐經濟”躍遷。

  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在不斷優化通道物流運行質量的同時,加強對產業的帶動和融合發展。在建設運營好鐵路類、公路類以及快遞類海關監管作業基礎上,申請出境水果包裝廠資質工作,全力打造農產品水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將進一步拓展首府與世界各地的水果貿易往來,對增強跨國跨區域間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

  助企行動精准發力,項目建設春潮涌動。

  今年以來,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緊緊圍繞首府六大產業集群發展定位和“六個行動”具體要求,以全周期服務厚植營商環境沃土。

  在政策賦能、鏈式躍升與創新驅動的三重加持下,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迎來了項目投產“豐收季”。貴金屬精煉加工、二手車出口、跨境電商、大宗貿易等多元實體產業順利達產達效。

  2025年,奶制品加工(內蒙古小奶花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大豆、亞麻籽等壓榨、灌裝加工(內蒙古炬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智能數字食品包裝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示范基地(內蒙古佰邦科技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農用機械設備組裝(內蒙古中慶農機制造有限公司)4個重點項目相繼落地,形成涵蓋乳制品精深加工、糧油壓灌技術升級、綠色循環包裝、智慧農機裝備的多元化產業集群。

  本次集中投產的4個項目總投資額超6000萬元,滿產后預計年產值14億元以上,可新增260多個就業崗位,覆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布局,實現“研發—加工—貿易”新發展格局。

  站在新起點,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正在立足“保稅+”產業融合模式,著力培育發展保稅加工、保稅服務、保稅物流、大宗貿易、易貨貿易、數字貿易等業態,持續推動業務創新發展,努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綜保產業集聚地。(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雲艷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