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著力破壁壘、疏堵點,構建“敢闖、敢創、敢投”的營商環境
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金宇國際生物科技產業園。(供圖:被訪單位)
民營企業投資建成的包頭齒輪箱生產線。
遠景蒙新集團巴彥淖爾大型風機葉片制造車間。胡東育 攝
興泰建設集團內蒙古綠創智造生產線。
民營企業投資建成的赤峰零碳氫氨項目生產線。
民營企業投資建成的烏蘭察布風機葉片生產線。
春日融融,草長鶯飛。位於赤峰市紅山區的內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生產線馬力全開,經過組裝、檢測、配送等工序,一台台消納綠電的固體儲熱設備緩緩下線。
作為深耕綠電消納儲熱領域的民營企業,該公司高壓固體儲熱供暖技術已入選國家首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並在全國多個省、區、市實現多場景應用。
民企茁壯成長,離不開“金融血液”的滋養。為破解民企融資難,3月21日,自治區工商聯與光大銀行聯合舉辦政金企對接會。光大銀行現場與16家民企簽訂31.35億元融資協議,57家民企獲批授信融資23.9億元。內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政採貸”渠道獲批三年期1000萬元的循環授信融資——憑政府採購中標合同,即可“無抵押、隨時提款”。公司財務負責人潘宏艷感慨:“這保障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鏈安全,讓我們抵御市場風險的底氣十足!”
該公司的融資破冰,正是內蒙古全力護航民企發展的縮影。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面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命題,內蒙古問需於企、精准服務,持續加大政策惠企力度,不遺余力當好企業發展“娘家人”,為民營企業營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好的發展環境,激發民企拔節生長的澎湃動能,激活民營經濟一池春水。
政策春風化雨 呵護民企輕裝前行
今年以來,“民營經濟”一詞熱度持續攀升。當DeepSeek大模型以“東方智慧”對話世界、小鵬匯天“陸地航母”在各地首飛讓人直呼“科幻照進現實”時,北疆沃野上的民企同樣奮力拼搏——
在呼和浩特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宇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圓環疫苗2024年全國銷量居行業首位﹔在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獲准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內蒙古勤桐牧業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揭牌並在納斯達克上市……
在內蒙古擘畫的高質量發展藍圖中,民營經濟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一直以來,自治區及各地對促進民營經濟持續發展壯大有著極為清晰的共識。特別是2024年以來,內蒙古聚焦民企關切,以改革創新“組合拳”重構民企發展生態——
一系列創新制度疊加,為民營企業發展強心鼓勁。2024年,內蒙古成立由自治區主要領導挂帥的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委員會,設立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12盟市同步設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專職工作機構﹔制定印發《規范政商交往行為正面清單(試行)》等三張清單,按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導航鍵”。今年2月,內蒙古印發助企行動實施方案,由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自治區國資委、政數局、工信廳等部門分工負責、協同聯動,各盟市全面參與,共同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其中,廣大民營企業就是助企行動最主要的服務對象。
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為民營企業發展厚植營商沃土。2024年,自治區印發《關於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以硬核舉措為民企發展破藩籬、疏堵點。今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金融支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印發,旨在進一步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截至3月末,全區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0476.21億元,同比增長7.5%﹔民營企業信用貸款佔比37.93%,同比增長2.4%,民企融資門檻進一步降低。同期,企業貸款利率同比下降0.3%,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
一系列改革實招頻出,為民營企業發展清淤疏堵。2024年,在“高效辦成一件事”中,內蒙古在完成國務院發布的13個事項基礎上,又推出10個事項,環節時限材料均壓減70%以上﹔推動解決213個政府拖欠企業賬款問題,讓15.52億元資金回歸民營企業。今年以來,全區持續豐富助企方式,聚焦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施行企業問題清單管理機制,採取“專班幫”“聯動幫”等方式,系統解決企業問題。截至今年4月17日,自治區本級受理民營企業問題708件,辦結593件,辦結率84%﹔盟市、旗縣累計受理相關問題2300余個,辦結率約為89%。
服務精准滴灌 激發民企發展活力
政策的精准性和執行力是激發企業活力的關鍵。
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自成立以來,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構建解決問題、聯系服務、政策支持、統籌落實、監測評估的“五位一體”服務體系,全方位、全鏈條護航民營企業發展——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和甲方欠款要賬難、承諾兌現難3個“老大難”問題,建立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已為14.7萬戶小微民企授信1404億元,並將服務范圍擴展至所有民企﹔聯動依法治區辦和自治區清欠專班化解賬款拖欠問題,並推動有關盟市、部門兌現關於民企的招商合作協議承諾。
近期,內蒙古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通過建立民營企業訴求幫辦代辦機制,以“娘家人”式幫辦代辦服務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企業僅需線上“一鍵下單”、提出訴求、提供資料,可提供全程“免跑腿”服務﹔針對復雜問題,通過跨部門會商,事務辦理全程可追溯﹔實行“辦結必反饋、不滿再回爐”,聯動盟市回訪、確保辦事實效。
春江水暖,見微知著。內蒙古及各地實打實的精准滴灌式服務,搬開了阻礙民企發展的一塊塊“絆腳石”,以服務的“超暖心”換企業的“最舒心”。而營商環境的改善,企業感受最深。
在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新宇公交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周斌為營商環境點贊:“多虧了准格爾旗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僅3個月時間,就解決了困擾我們3年的難題。”
該公司承擔著准格爾旗大路新區(含煤化工基地)公交運輸業務。因運營區域內客流稀少、補貼政策調整等原因,企業陷入連年虧損。2024年6月,企業通過准格爾旗為企服務管家平台提交訴求,申請參照主城區政策,將大路新區納入公共交通成本規制范圍。
接到企業訴求后,准格爾旗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時間啟動聯動機制,交通部門組織專人上門服務,多部門協同制定方案,3個月內完成資料審核、意見征詢及政府審議。同年10月政策落地,企業年獲成本規制補貼約300萬元,至此走出多年虧損的困局。
營商環境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沃土,是滋養經營主體的源頭活水。近年來,鄂爾多斯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鍛造城市競爭力,累計推出1200余項改革舉措,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該市連續5年在自治區營商環境評估中綜合得分排名第一。3月27日,鄂爾多斯市再出實招,發布《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行動方案(6.0版)》,對標上海、北京等城市典型經驗,並結合工作實際,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提升涉企服務便利性等4個方面,推出70條改革舉措。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內蒙古子殷科技有限公司的3D打印車間內,骨科夾持器等醫療創新產品正批量下線。面對3D打印技術“研發周期長、初期投入大、技術門檻高”的行業痛點,和林格爾新區以專項補貼、融資對接、人才引進、市場拓展“組合拳”精准護航企業發展。如今,該公司積極探索“政產學研醫”協同發展模式,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航空總醫院等分別簽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協議,讓“實驗室金點子”加速轉化為“產業金種子”。2024年,企業年產值從2023年的1500萬元增長到2200萬元。
在包頭市青山區,政府用心用情的“靠前服務”,使落戶不久的內蒙古卓科智能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暖心。“有關部門帶著我們找訂單、拓市場,公司的投資信心更足了!作為民營企業,我們將加快推進新項目建設,爭取早日投產達效。”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發展勢如春筍 民企聚勢向新而行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內蒙古民營經濟活力迸發。2024年,全區經濟運行數據顯示:民間投資、民企吸納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均佔全區的“半壁江山”,全區民企創造的GDP、稅收均佔全區的60%左右,民企進出口產品總值、有效專利數量均佔全區的70%左右,民企包攬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的“八成江山”,民企經營主體數量和新增企業數量更是以九成佔比“唱主角”。毫無疑問,全區民企已成為內蒙古推動經濟增長、財政增收、就業增加、民生改善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
經營主體增減,是反映經濟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今年以來,內蒙古民營經濟活力持續釋放,截至3月底,全區民企經營主體達278.38萬戶,同比增長5.6%,佔全部經營主體的94.93%。
躍動的數據背后,折射出民營經濟蓬勃發展之勢。從大漠戈壁的光伏矩陣到草原雲谷的算力集群,從稀土新材料的“點土成金”到生物科技領域的“跨界突圍”,內蒙古民營企業進軍新賽道、新產業,跑出向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在包頭市,內蒙古中科蒙稀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條2000噸級高純有機稀土材料生產線。這家科技型民企借力研發費用后補助等政策,累計投入千萬元攻克高豐度稀土應用技術。其研發的制藥催化劑打破國外技術壟斷,並漂洋過海贏得歐洲訂單,其與頂尖實驗室共建的“創新聯合體”已突破13項關鍵技術,牽頭制定兩項行業標准。眼下,企業正全力攻關汽車尾氣淨化催化劑項目,該項目有望填補國內柴油車催化系統空白。
在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衛數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攜手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推出“慧診寶——融合DeepSeek智能醫療生態體系”,深度應用大模型技術賦能9家三甲醫院及基層衛生服務中心。這套“數字診室系統”實現多項突破:可30分鐘內完成傳統醫療需要2小時才能完成的心理健康診斷流程,可用血常規結果評估十大系統疾病風險,可為糖尿病患者繪制病情變化圖、分析並發症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僅此一套智能醫療生態體系,可為醫療行業解決多項醫療難題,其產業前景無可限量。
赤峰家育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種豬品系的全基因組遺傳變異圖譜構建及專用SNP芯片研發”成果,通過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國家豬遺傳育種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王立賢、動物分子遺傳育種學專家李寧等組成的專家組評價,被評定為“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果。
政府當好“護航員”,民企爭做“探路者”。今天的北疆大地,內蒙古正以改革破壁壘、服務疏堵點的魄力構建“敢闖、敢創、敢投”的營商環境,支持更多民企實現“從0到1”的突破、“由優到強”的躍升。(記者 方圓)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