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數字賦能新質生產力 北疆崛起“中國雲谷”

2025年04月29日14: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俯瞰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人才創新谷。 王劭凱 攝

俯瞰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人才創新谷。王劭凱 攝

2024中國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 閆鑫 攝

2024中國綠色算力(人工智能)大會。閆鑫 攝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人工智能體驗館工作人員與人工智能機器人溝通。王劭凱 攝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人工智能體驗館工作人員與人工智能機器人溝通。王劭凱 攝

超聚變服務器北方生產基地工作人員在裝配產線區忙碌。 張伊燾 攝

超聚變服務器北方生產基地工作人員在裝配產線區忙碌。張伊燾 攝

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 張伊燾 攝

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張伊燾 攝

在“東數西算”國家戰略的浪潮中,呼和浩特市正以綠色算力為底座、人工智能為引擎、數據要素為紐帶,書寫著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24年,呼和浩特市入選“中國算力二十強市”,被授予“中國雲谷”稱號,並在京蒙協作的深度聯動下,加速從“中國雲谷”向“世界算谷”邁進。這座草原都市,正以開放姿態匯聚創新資源,為北疆經濟注入強勁動能。

人工智能加快發展:從“算力底座”到“智慧引擎”

在和林格爾新區中國移動智算中心監控大屏上,實時跳動的數據流勾勒出草原青城的數字脈搏。這座總投資46.6億元的智算中心,不僅是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更以6700P智能算力支撐著移動雲節點運轉。作為全國八大算力樞紐中智能算力佔比高達95%的“算力黑馬”,呼和浩特正以“綠色算力+人工智能”雙輪驅動,在廣袤北疆構筑起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

數字基建的突破性進展為人工智能發展夯實根基。2025年1月,隨著多雲算力資源監測與調度平台在和林格爾新區上線運行,“和京蕪貴渝蘇”算力平台也實現了互聯互通,3693萬元的首批算力交易訂單開啟了算力資源跨地域流通的新紀元。該平台創造性實現了與北京、蕪湖、貴州、重慶、蘇州五地算力調度系統互聯,形成輻射京津冀、長三角、川貴渝的“和京蕪貴渝蘇”算力協同體系。

綠色基因深深植入算力底座建設。在和林格爾新區光伏板與數據中心冷卻塔交相輝映的畫面中,藏著呼和浩特降低算力成本的生態密碼——通過“風—光—儲”一體化清潔供電,數據中心綠電使用率突破80%。這種綠色優勢正轉化為產業集聚效應,6.7萬P的投用算力規模穩居全國八大樞紐前列,其中智能算力佔比高達95%。投資30億元的東方國信智算中心裡,1萬個數據機櫃晝夜運轉,滿足著幕僚智數大模型每天處理龐大數據請求。

人工智能與熱門應用融合催生智慧新形態。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醫生調取“慧診寶—糖友端”系統,患者上傳的血常規數據經DeepSeek模型分析后,自動生成包含飲食規劃、用藥提醒的個性化方案。“這套系統將垂直醫療模型與大語言模型有機結合,既解決‘黑匣子’難題,又提升診斷精度。”內蒙古衛數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東介紹,該模型已在7家醫療機構落地,輔助完成超10萬份檢驗報告解讀。下一步,衛數垂直領域大數據模型將與DeepSeek大語言模型繼續深度融合,賦能呼和浩特市醫療領域,為地方專慢病AI篩查、疾病預警、健康管理等提供服務。

人工智能與醫療場景的深度融合,為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提供了可行路徑。AI輔助診斷在減輕醫生重復性工作負擔、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垂直模型與場景的協同,既保留專業醫療模型的嚴謹性,又使健康建議更貼近患者需求。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的提早結合與介入,有助於構建覆蓋篩查、預警、治療的全流程智能醫療體系。

“人工智能+”這種創新實踐正在首府的多領域復制。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揮中心,349個信息系統數據在巨幅電子屏上流淌躍動。這個匯聚109家單位數據的“城市智慧大腦”,依托多模態數據分析實現“深度思考”。而在看不見的數字空間,華為醫療大模型與青城雲算力的碰撞,金融數據中心與算法企業的聯動,標注基地與自動駕駛企業的協同,共同編織著呼和浩特市的數據產業圖譜。

政策創新持續激活技術潛能。呼和浩特市出台的《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行動方案(2024—2026年)》,建立從場景發布到落地推廣的全流程生態體系,1.28億元年度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模型開發。在P4級數據應用實驗室,143億條公共數據經治理形成15個高質量數據集,哺育著上百家算法企業成長。抖音數據標注基地裡,2000名標注員每日處理百萬級數據,這些標注成果正通過“產業大數據+行業大模型”模式,賦能乳業、硅材料、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

京蒙協作不斷深化:從“單向輸血”到“雙向賦能”

呼和浩特數字經濟產業園3樓,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內,超圖集團規劃設計部總監劉曉飛正在和同事們一起制定規劃編制思路,並探討CSPON建設的不同應用場景。“我們是產業園第一批入駐的企業。在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推動下,呼和浩特依托北疆清潔能源走廊的綠電優勢,正崛起為全國綠色算力樞紐,這對於我們公司在各類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利用信息化建設、五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和保障。我們公司的落戶,正是看重了呼和浩特市未來增強科技創新要素集聚,打造產城融合、集約高效、綠色智慧的新一代產業功能區的戰略機遇。”劉曉飛介紹,“目前,我們每年的合同額在6000萬元左右,希望可以為內蒙古自治區和呼和浩特市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治理貢獻更多力量。”

2023年7月,斑馬集團開始投資運營呼和浩特數字經濟產業園。截至目前,注冊企業達到1252家,已入駐辦公企業97家,就業3315人,總注冊資本金達19.2億元。呼和浩特數字經濟產業園綜合部經理李江告訴筆者:“園區注冊的科技類企業佔總注冊企業的90%,注冊的大數據企業佔總注冊企業的三分之一,已入駐辦公的大數據企業有45家。我們將繼續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入駐,同時加強園區內部管理,提升服務質量,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為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數字力量。”

今年,呼和浩特綠色算力及人工智能產業引入北京簽約投資額超過250億元,包括北京三六零智領科技有限公司的三六零人工智能和數字安全產業示范基地項目,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的中國郵政集團數據中心(和林格爾新區)項目,中國石油集團共享運營有限公司的中國石油數據中心(和林格爾)項目等17個新簽約重點項目。

作為區域發展引擎,呼和浩特市創新打造“兩小時創新圈”,通過與北京市海澱區簽訂合作備忘錄,打造京蒙協同創新平台,成功落地“京數蒙算”智算產業園等示范性項目,並建立人才科創飛地,吸引北京高端人才與科創項目入駐,形成京蒙創新合作生態。“兩小時創新圈”的打造,實現了首都科創資源與呼和浩特區位優勢的有機銜接,既能緩解呼和浩特高層次人才短缺問題,又為北京科創成果轉化提供應用場景,更優化了數字經濟產業布局。這種雙向協同模式有助於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加速首府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著力形成以創新驅動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得益於跨區域算力交易系統的建立,北京中關村的工作人員輕點鼠標即可通過和林格爾新區多雲算力調度平台的控制終端調用新區的閑置算力資源。京蒙兩地通過“前店后廠”模式完成算力產業初步對接,如今正向技術共研、標准共建的深度協作躍升。北京並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總部落戶和林格爾新區,投資30億元建設的萬卡智算集群不僅服務本地需求,更可以承接中關村AI企業的訓練任務。

這種從“單向承接”到“協同創新”的轉變,不僅推動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將部分算力業務遷移至和林格爾新區,更吸引多家企業計劃在此建設智算中心。當京蒙協作邁入“雙向賦能”新階段,呼和浩特市正從首都科技資源的“承接者”轉變為國產算力技術的“輸出方”。站在京蒙協作“雙向賦能”的新起點,這座昔日的“中國乳都”已完成向“中國雲谷”的華麗轉身。當清晨第一縷陽光掠過並行科技6萬P算力集群的穹頂,草原雲谷的智慧引擎已開始驅動北疆經濟的新一輪躍升。

數據要素釋放動能:從“資源沉澱”到“價值迸發”

在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的大屏上,實時跳動的交易數據印証著“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我們通過市場化配置,讓算力和數據像水電一樣流通。”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副總經理樊宇雄介紹,自2024年6月運營以來,內蒙古數據交易中心平台挂牌數據資源和上架數據產品超513款,建立15個數據專區,匯聚數商等合作伙伴382家,完成數據交易51筆,實現交易額5860.27萬元。

數據的價值釋放,離不開綠色底色的加持。“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綠色能源供給示范項目年減碳63.5萬噸,全市數據中心綠電使用比例超80%,電價低至0.32元/千瓦時,成本優勢全國領先。“綠電+算力”的組合,吸引入駐主要金融機構、國家部委和頭部企業數據中心項目46個,總投資超2500億元。呼和浩特數據標注基地已入駐抖音、百度、海天瑞聲、魯州信息等數據標注企業20余家,正在申報承接國家數據標注基地建設試點任務。

走進新城區內蒙古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大廳,一體式、流程化的服務窗口盡收眼底。“我們已入駐中心公共數據專區,主要為企業提供需求對接與咨詢、數據產品定制化、供需匹配平台運營、數據合規與安全、數據能力提升等服務。”內蒙古大數據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王陽告訴筆者,此舉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常態化公共數據需求征集機制,讓有需求的企業能夠更好地享受服務。

內蒙古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率先打造全國首個政務服務中心“數據要素綜合服務窗口”,面向全區企業主體提供數據資產登記和數據要素綜合咨詢服務,目前,設有公共數據、數據資產、數據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四個專區。

“我們已為200余家企業提供數據資產化服務,出具31個數據資產登記証書,舉辦了2期數據要素培訓會,為各行各業各領域企業提供2000余次數據要素政策背景、標准規范、實施路徑、行業案例等綜合咨詢服務。”內蒙古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項目總監段宇介紹,“近期,我們與內蒙古自治區數據發展協會,共同組建了內蒙古數據要素產業園人才培訓中心,計劃於下個月舉行中心揭牌儀式並舉辦第一期培訓班。我們歡迎企業入駐數據要素服務大廳,以服務窗口為載體,共同為社會提供更豐富、更優質的服務。”

3月24日,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發布“2025中國城市數據要素100強”,呼和浩特市位列第26位,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進入30強,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呼和浩特市積極推動“數據要素×”工作開展,以場景為牽引,面向全市開展3批次“數據要素×”典型案例征集,共征集65個典型案例場景,涉及乳業、農牧業、電力能源等特色產業及智慧審批、智慧教育、應急指揮等政務場景。

據統計,2024年,呼和浩特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達到172億元,佔GDP比重達4.2%。呼和浩特市大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包烏日漢表示:“去年以來,我市加快實施‘人工智能+’‘數據要素×’行動,聚焦發展以綠色算力、人工智能為支撐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培優數字經濟發展生態。”(梁婧姝、楊承昊)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