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武川縣:以生態為底色 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2025年04月21日11:41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作為呼和浩特市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武川縣將生態保護作為發展的基石,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以生態為筆,描繪著一幅綠色發展的壯麗畫卷。

守護綠水青山,筑牢生態屏障

武川縣地處陰山北麓,干旱半干旱的氣候條件,使其生態環境尤為脆弱。但正是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讓武川縣更加堅定了守護生態的決心。近年來,武川縣全面加強森林和草原生態保護力度,嚴格落實禁牧休牧制度,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2025年,武川縣持續推進禁牧攻堅戰,通過健全責任體系、加強宣傳教育、設置標志標牌、建立執法聯動機制等一系列措施,鞏固了林地草原保護建設成果。

在森林資源保護的實踐進程中,武川縣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和森林撫育工作,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同時,加強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守護好這片綠色家園。此外,武川縣還大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讓曾經被破壞的山體重新披上綠裝,實現了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

節水優先,破解“水瓶頸”難題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武川縣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面對年均降水量不足的狀況,武川縣在內蒙古自治區“六大行動”之節水行動的引領下,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制定了《武川縣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治理格局。

在農業節水方面,武川縣積極推進從“傳統灌溉”到“精准滴灌”的轉變。通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壓減高耗水作物0.4萬畝,推廣抗旱品種、覆蓋保墒、抗旱保水新材料等配套抗旱技術1萬畝,新增節水能力21萬立方米以上。同時,實施“水權改革”,建立農業用水定額管理制度,引導農民主動節水。

工業節水方面,武川縣推動重點行業節水改造,嚴控高耗水項目准入,推動礦產加工、食品制造等企業實施工藝改造,讓循環經濟激活“水動能”。在城鄉節水降損上,武川縣結合城鎮平房區改造,統籌改造老舊破損供水管網4.14公裡,將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7%以內,城鄉新增節水能力14萬立方米。此外,武川縣還積極強化非常規水利用,推進1.5萬m³再生水回用新建項目落地見效,切實提高我縣非常規水利用率。

生態賦能,推動產業綠色轉型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武川縣最大的優勢和品牌。武川縣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積極推動文旅產業和特色農牧業的發展,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武川縣深度挖掘整合文旅資源,以綠色生態、紅色基因、歷史文化、鄉村民俗四大板塊為旅游發展矩陣,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項目。哈達門高山草原旅游區林海與草場渾然一體,德勝營機車小鎮將農村建房變身網紅民宿,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2025年,武川縣不斷豐富文旅產業內涵,持續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武川真的美 就在呼市北”的品牌更加響亮。(楊麗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