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克什克騰旗:以路縛黃沙 漠野綻春顏

2025年04月09日09: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10年前,一場大風能把牧草連根拔起,門口沙子堆得比院牆還高。”4月7日,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浩來呼熱蘇木牧民巴特爾站在自家草場上,手指遠處蜿蜒縱橫的穿沙公路感慨道:“現在路通了,沙穩了,草綠了,連野兔都回來了!”

  巴特爾口中的變化,源於克什克騰旗打響的一場“沙海突圍戰”。克什克騰旗總面積3100萬畝,沙地面積915萬畝,約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呈點狀、塊狀分布在10個蘇木鄉鎮。

  如何讓沙漠披綠衣?克什克騰旗以“分塊鎖邊、合圍殲滅”為戰術,用一條條穿沙公路將流動沙地切割成“棋盤格”,再逐塊“鎖邊、固沙、復綠”。

  “大沙丘切成小塊,治理難度降了一半!”克什克騰旗交通運輸局局長那日蘇說:“經烏高速、省道220線、省道105線將渾善達克沙地分割成5塊整體區域,並通過農村公路建設將沙地分割成獨立單元,治理沙地就像吃西瓜,切成小塊才方便下口。”

  在克什克騰旗西部的渾善達克沙地邊緣,省道220線罕達罕至烏蘭布統段的公路蜿蜒向前。這條路不僅是牧民進出的“生命線”,更是鎖住沙丘的“生態線”。

  項目自2022年開工建設以來,累計投入1500萬元資金用於路基防風固沙及沙害治理。項目建成后,將完成格狀沙柳植草58萬平方米,播撒草種100萬平方米,綠化沙地100萬平方米以上,不僅對持續治理渾善達克沙地起到推動作用,形成固沙長效機制,也為今后節約公路養護經費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克什克騰旗累計建設23條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成40余個網格,最小的僅80畝。

  沙丘止步、綠意蔓延,“路網”不僅鎖住了風沙,更鋪就了牧民的小康路。

  在克什克騰旗經棚鎮,一條20.6公裡的穿沙公路貫通后,曾經的“沙窩子”變成了“聚寶盆”。公路兩側,連片的光伏板在陽光下泛著藍光,板下種植著優質牧草。

  “光伏板擋風,牧草固沙,羊群還能在板下吃草,一地三用!”經棚鎮白土井子村黨總支書記方海東算了一筆賬,光伏企業租用沙地,每畝年租金加上養牧的收入,年收入又多了2萬元。

  克什克騰旗沙地治理圍繞發展人工種草、沙棘兩大產業,利用現有的儲草站、牧草加工企業,到2030年預計實現沙地人工種草371.5萬畝,全旗大小畜飼草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種植大果沙棘15萬畝,沙棘產量達到7500噸,年經濟效益實現4500萬元。

  以路治沙,依路致富。近年來,克什克騰旗新建穿沙公路150公裡,治理沙地面積超40萬畝,帶動當地農牧民2500余人就地就近務工,實現治沙提速、增收有道,累計發放勞務報酬近1600萬元,帶動人均增收6400元以上。

  為了讓治理后的沙地“帶薪休假”,克什克騰旗組織沙區蘇木鄉鎮與荒沙承包戶簽訂管護協議,明確管護責任、義務和利益,同時,鼓勵養殖大戶興辦托牛所、托羊所,流轉散戶養殖的牛羊,化解禁牧與產業發展的矛盾,鼓勵企業、農牧業經濟合作組織加盟沙地生態產業,完善產加銷鏈條。

  從“沙進人退”到“人沙和諧”,克什克騰旗採取“分塊鎖邊、合圍殲滅”的方式,將公路化為縛住沙魔的“鐵鎖”、打開致富門的“金鑰匙”。正如巴特爾所說,“路修好了,沙治住了,日子越過越甜!”

  如今,克什克騰旗的穿沙公路仍在向沙海深處延伸。每一條治沙公路,都在續寫著“黃沙變綠洲、綠洲生金銀”的克什克騰旗奮斗故事……(記者 王塔娜 克什克騰旗融媒體中心記者 楊艷利)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