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科學調度水源 強化設施維護 推廣先進技術

呼和浩特春耕奏響節水高產“協奏曲”

2025年04月09日09:3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分一過,呼和浩特大地正式切換為春耕模式。

  育苗溫室裡菜苗舒展新葉,農機在沃野上“犁”出一道道平行線,農技專家穿梭在田間地頭……今年更為特殊的是,“高效節水農業”成為呼和浩特春耕交響曲的主旋律。

  4月1日,記者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口肯板村香瓜種植基地看到,育苗大棚一棟挨著一棟。走進大棚,潮濕的氣息扑面而來,一排排育苗盤整齊排列。農戶們搶抓農時,全面開展香瓜育苗工作。

  溫室內,智能溫控與水肥一體化系統實時調節環境參數,技術人員正通過數字操控平台對已播種的育苗盤進行精准灌溉。

  “這個系統在節水節肥方面有著顯著優勢。通常情況下,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使水分利用率提高30%至40%,灌水均勻度可提高至80%至90%,在同等條件下還能節約肥料30%至50%,大大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真正實現了節水節肥目標,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

  為保障春耕備耕工作順利推進,呼和浩特早謀劃、早行動,通過科學調度水源、強化設施維護、推廣節水技術等舉措,全力保障春灌有序推進,為全市春耕生產提供堅實水利支撐,確保農田及時“喝”上“解渴水”。

  2025年春節前,呼和浩特市在新印發的《呼和浩特市節水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要壓減農業、工業、城鄉、生態用水,深入推進全社會節約用水。農業方面,採取工程節水和制度節水兩手抓,建設高標准農田,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同時將統籌安排農藝節水配套,深化農業水價改革,有效治理“澆白地”等。

  一邊是部署一邊是統籌。3月27日,呼和浩特市節水行動暨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推進會在土左旗召開。會議強調,要全力推進農業節水,強化供水安全保障與管理,高質量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

  隨著高標准農田的建設,許多大型農機成了春耕的主角。2025年,呼和浩特市將持續穩定糧食生產,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00萬畝以上,新建高標准農田31萬畝。

  前不久,來自武川縣的種植戶王珍在第21屆內蒙古農牧業機械展覽會上選購到了心儀的農機產品。他告訴記者,對於武川縣這樣的缺水地區,相比較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等農機產品,他更關注展會上的節水型農業機械。

  記者注意到,卷盤式噴灌機等節水型農業機械首次亮相本次展會。這種噴灌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農業節水灌溉設備產品,不僅適用於不同灌溉場景,還能憑借精准的噴灌系統和靈活的移動能力覆蓋灌溉死角,與傳統的水渦輪傳動噴灌機相比,節水效果更好,可實現遠程控制。

  “比如說澆灌100畝地,以前大水漫灌式的方式需要兩三個人,卷盤式噴灌機一個人就能夠操作,可減少50%人工,增加50%效能。”該農機經銷商趙金亮告訴記者。

  展覽會主辦方工作人員張比利介紹,本次展會展示了最先進的5G農機設備,包括節水型農機、新能源農機以及無人農機等。

  在呼和浩特的種植企業和田地間,總能見到農技專家的身影。他們定期走訪企業、農戶,將技術送到種植戶的“家門口”,解決他們的技術難題。

  近日,呼和浩特市農牧局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國家玉米單產提升專家團隊,深入各旗縣區開展玉米單產提升巡回技術培訓。

  “要隨時關注春季氣溫波動,合理安排播種時間,確保種子發芽和幼苗生長的最佳條件……”農業農村部玉米單產提升首席專家王克如、薛軍以“玉米密植精准調控水肥一體化技術”為核心內容,通過技術推廣和現場講授,幫助旗縣區技術骨干及種植戶掌握先進的玉米密植高產精准調控技術,確保春播工作高質量完成。

  除了舉辦呼和浩特市2025年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啟動會暨技術培訓班,還邀請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呼和浩特市級專家進行授課外,呼和浩特市農牧局還組建春耕備耕技術服務團隊,深入生產一線指導農戶做好備耕工作。

  向群眾廣泛宣傳強農惠農相關政策,開展線上線下農業技術指導,發布2025年呼和浩特市農牧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2025年呼和浩特市密植玉米推薦品種及配套技術,分區域繪制呼和浩特市玉米密植精准調控高產技術模式挂圖,切實提高關鍵技術的到位率和覆蓋面。

  “下一步,市農牧局將持續關注春耕備耕進展情況,加強服務指導,嚴格農資市場監管,全力保障春耕生產有序推進。同時,抓好重點項目落實,統籌整合項目資金、技術力量,市、縣、鄉形成合力,種好‘飯碗田’,為填滿內蒙古糧倉貢獻首府力量。”呼和浩特市農牧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志偉說。(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楊彩霞)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