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式”農牧業讓種養殖戶心裡更有底兒

陽春四月,隨著氣溫逐漸回升,土地也開始從冬眠中蘇醒,新一年的春耕備耕也拉開序曲。今年種什麼?怎麼種?好賣嗎?這是農戶年年都會遇到的問題。
4月7日,記者前來包頭市達茂旗石寶鎮水龍灘的田間地頭進行探訪。“種子還沒下地,銷路就找好了!”清明過后,春耕即將來臨,種植戶王斌拿著簽訂的甜菜收購訂單協議,心裡格外踏實。在這裡,同樣簽訂了收購協議的還有六七戶。
石寶鎮坤兌灘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蒙俊恆向記者介紹,過去,傳統農業種植模式信息不對稱,往往盲目跟風種植,等到秋收之際,農產品集中上市,市場供過於求,價格暴跌,常常面臨“菜賤傷農”的困境。如今,一種全新的銷售模式——訂單式銷售,正悄然改變著這一局面。
“最初是企業到我們村種植甜菜,后來我們就想,可不可以我們種植賣給他們,他們能省一部分成本,村民們也能多一份穩定的收入。經過多方協商,2021年我們與企業簽訂收購訂單。企業提供種子、化肥、機械,進行全程跟蹤式服務,我們隻負責澆水、除草,每年收入比較可觀,每畝能收入800到1000元不等,這種模式幾乎沒有風險。今年我們又與企業簽訂了近3500畝的收購訂單,大家現在對這個模式都非常認可,心裡有底兒了。”蒙俊恆說。
主動走出去找訂單,讓黃花灘村曾經閑置的55座大棚有了新的身份——中藥材育苗基地。“2024年出去考察,發現我們達茂旗的氣候,土壤情況都很適合種植中藥材,就與中藥材公司簽訂協議,回來盤活了55座大棚進行種植。”達茂旗三中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曹崢邊走邊介紹。
在他的帶領下,記者走進種植中藥材的大棚。初看上去大棚裡滿眼枯黃,走近一看發現根部仍然嫩綠。經介紹才得知,這是中藥材知母,“過了冬季一澆水,這知母沒幾天就會變綠了。”曹崢說,“我們這也是剛開始做,摸著石頭過河,因為前期就簽訂了合同,4月份企業就會以市場價來收購這些中藥材種苗。有銷路,有保障,我們會延續這個模式。”
訂單式銷售解決農戶種銷問題的同時,也為養殖戶牧民帶來更多商機。“喂,店裡需要再訂10隻羊,還是老樣子,下午去挑選。”“行,直接到牧場就行。”剛走進達茂旗滿坡牛羊火鍋店就聽到老板正在訂購羊肉。說起火鍋店經營8年的立店秘訣,滿坡牛羊火鍋店總經理王文智說:“我們一直堅持用達茂本地的牛羊肉,口感保証,原材料是關鍵。我們和多家牧民簽訂了訂單採購羊肉,以高於市場的價格購進,每月用肉量在1500斤左右,也就是四五十隻羊。這種方式一方面能確保貨源的充足穩定,保証了肉的品質,讓食客品嘗到真正的達茂草原羊,另一方面也能幫助牧民提高收入。”
記者跟隨王文智來到巴音敖包烏蘭察布嘎查岳建軍家的牧場,羊圈裡,一隻隻膘肥體壯的羊等著被挑選。岳建軍樂呵呵地表示:“我和王總以訂單模式合作四五年了,他們提供訂單,我提供羊肉。這種模式比我以前自己的銷路固定,收入也提高了。我現在養的200多隻羊收入有保証,草場壓力也能減少,一舉三得。這個訂單模式挺不錯!”(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趙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