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倡樹“企業家站C位”理念 構建“既親又清”政商關系

烏海:力捧民營經濟在高質量發展中“唱主角”

2025年04月07日09:2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4月2日,記者來到位於烏海烏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烏海陽光炭素有限公司,行走於廠區車間,目及所至皆是緊鑼密鼓忙生產的景象。電極糊車間裡,一塊塊冷卻完的產品正在等待包裝﹔發運場內,一輛輛貨車有序進廠﹔化驗室裡,化驗員正在對電極糊產品進行出廠前理化指標測定。

  烏海陽光炭素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璽告訴記者,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企業所生產的陽光牌電極糊廣受市場青睞,成為國內礦熱電爐廠家首選品牌。目前,企業客戶遍布全國26個省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5%以上,並出口至俄羅斯、東南亞、中亞等國家和地區。

  “企業發展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幫助,他們會將企業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一樣對待。”說起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的扶持,馬璽深有感觸。

  去年,企業三期項目竣工投產運行,但由於廠區內停車位較少,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產品運輸。烏海烏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企業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為企業打開“綠色通道”修建停車場,短短3個月,先后完成了挂牌、摘地、宗地測繪等程序。如今,停車場項目已正式投入使用,企業物流運輸徹底通暢。

  “項目落地以來,‘幫辦代辦’專員就與我們‘綁定’了,從業務咨詢、材料准備到挂牌、摘地、宗地測繪,每個環節都全程跟進,事事替我們想到前、做在前,讓我們省事、省時、省心。”馬璽說。

  作為烏海市貢獻稅收的“主力軍”、創造產值的“主陣地”、拉動投資的“主戰場”、吸納就業的“主渠道”,烏海市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70.8%的稅收、65.5%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4%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94%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9.25%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經濟可以說撐起了烏海市發展的“半壁江山”。

  近年來,烏海市持續把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大力倡樹“企業家站C位”理念,構建“既親又清”的新型政商關系,完善常態化政商對接機制,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持、遇到困惑時給予指導,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烏海市不僅出台了《烏海市貫徹〈關於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若干措施》等相關政策措施,對全市民營企業給予高含金量的政策支持。還在2024年5月挂牌成立了中共烏海市重點民營企業委員會和烏海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兩個機構通過制定支企惠企“硬措施”,搭建政企“連心橋”,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好營商環境、籌資融資、要素保障等突出問題。自此,廣大民營企業在烏海市有了“娘家人”“店小二”。

  平日裡,為及時了解民營企業的所需所盼,烏海市通過“政企懇談·早餐會”、企業建議直通車、“蒙企通”等平台渠道暢通政企溝通。2024年12月,上線運行的烏海市“民營經濟之窗” 綜合服務數字平台更是設置了民營經濟基本情況、就業與稅收、政銀企互動六大板塊,整合40多家部門相關數據,能夠及時准確反映全市民營經濟發展趨勢,進一步暢通與民營企業溝通渠道,更加高效實現問題收集—辦理—反饋—跟蹤回訪的閉環流程。

  為給民營企業提供最貼心的服務,烏海市全面推行重點投資項目全領域、全流程幫辦代辦服務,先后制定出台《烏海市“蒙速辦·幫您辦”工作運行機制》《烏海市“蒙速辦·幫您辦”監督評價機制》等文件,推動幫辦代辦服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運行。目前,烏海市共為840家投資企業提供幫辦代辦服務,累計為企業提供登記設立、項目備案、施工許可証核發等幫辦代辦事項1200多件。

  不僅如此,如今在烏海市,738個事項實現“免証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由40項精簡至27項,政府投資項目和一般社會投資類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由120個工作日分別壓減至81個和68個工作日。烏海市連續4年榮登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單並名列前茅。

  去年年底,在烏海市發展改革委與蒙商銀行烏海分行舉辦的“獅城惠企卡”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該市向優秀民營企業家正式推出“獅城惠企卡”。“獅城惠企卡”不僅讓民營企業家在就醫、出行等方面享受更多便利,還在金融貸款服務方面享受到諸多實惠,切實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的榮譽感、獲得感、歸屬感。(記者 郝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