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多元化養老服務開啟享老時代

社區老人在烏蘭浩特市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下棋。
“飯菜合口,干淨又實惠,對我們老年人特別方便。”4月3日中午,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都林街騰飛社區的幸福食堂裡,裊裊飯香彌漫開來,63歲的劉海江是幸福食堂的常客,這裡不僅解決了他的吃飯難題,更讓他真切感受到了社區的關懷和溫暖。
對於許多興安盟獨居、高齡老人而言,買菜、做飯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道關卡。社區幸福食堂的出現,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騰飛社區幸福食堂負責人代喜東介紹:“我們每天精心准備12道至14道菜,每餐全場15元自助,保証讓大家吃得飽飽的。60周歲以上老人僅需10元,90周歲以上老人能享受一天一餐免費的福利。行動不便的老人,我們還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切實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這個尋常的午餐時刻,折射著興安盟養老產業的蓬勃發展。興安盟民政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劉君說,近年來,興安盟積極推動養老服務多元化發展,不斷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通過完善服務網絡、強化智慧賦能、深化互助養老,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
春日暖陽下,突泉縣六戶鎮巨昌村的幸福院裡,老人們圍坐在一起,嘮著家常,歡聲笑語在小院裡久久回蕩。56歲的李連生曾經居無定所,如今在幸福院找到了家的歸屬感,過上了幸福生活。“現在黨的政策真是好,不僅讓我們免費住上房子,大伙還能互相照顧、彼此幫忙。”李連生指著院牆外的廣場笑道,“晚上吃完飯和伙計們運動一下,我這老腰板都活泛了。
巨昌村的幸福院設施一應俱全,電視、廚房、水沖廁所、10平方米倉房以及菜園等,滿足老人日常生活所需。村裡安排村醫定期為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還組織了豐富多彩的休閑娛樂活動,讓幸福院真正成為老人的歡樂家園。
“入住這裡的村民都是無房戶、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平日裡打打扑克、下下象棋,晚上在廣場上扭扭秧歌,讓入住幸福院裡的百姓真正老有所依。”巨昌村黨支部書記牟林艷介紹。
目前,興安盟已建成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64個、村(社區)養老服務站435個、幸福食堂31個。組建“養共體”互助小組1013個,覆蓋850個行政村、163個社區,並全面開通96111為老服務熱線,6個旗縣市智慧養老調度指導中心也已投入運營。
在烏蘭浩特市智慧養老調度中心,巨型電子屏上跳動的數據流,清晰勾勒出城市養老服務的實時狀況。
“您好,這裡是烏蘭浩特市智慧養老調度指導中心,請問您有什麼需求?”接線員陳燕剛剛處理完獨居老人賀文霞的保潔訂單。接到熱線電話后,她在智慧平台上一鍵派單,十幾分鐘后,系統顯示接單人員正攜帶清潔工具趕往現場。
“現在,我很多家務都無法獨立完成。撥打96111為老服務熱線尋求幫助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就上門了,屋子裡裡外外都給收拾了一遍,太感謝啦。”獨居老人賀文霞對服務贊不絕口。
暮色初臨,一道道熱氣騰騰的菜肴端上飯桌﹔夜色漸深,護理員貼心地為失能老人翻身叩背……從“養老”到“享老”,在興安盟這片充滿溫情的土地上,關於老有所依的故事仍在不斷續寫。這背后,是興安盟全方位構建多元化養老模式的不懈努力。“下一步,我們要不斷探索創新,激發興安盟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活力,為銀發經濟發展注能,同時搭建橋梁紐帶,廣泛引導盟內外社會力量及社會組織助力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具溫度、更有品質。”興安盟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慧明說。(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刁博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